鳳凰古村現狀
鳳凰書院
文博會期間,鳳凰藝展中心將舉辦一系列展覽活動。
鳳凰古村一角
鳳凰古村文昌塔
昨日下午, 中國藝術研究院深圳鳳凰創作研究基地揭牌儀式在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鳳凰社區隆重舉行,同時舉行了第十屆深圳文博會鳳凰古村落文化旅游集聚區分會場開幕式。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文章,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京生,深圳市寶安區委書記魯毅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揭牌儀式和開幕式。這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在全國設立的首家綜合性創作研究基地。攜手中國藝術研究院成立創作研究基地,體現了鳳凰古村堅持立足本土特色與利用高層次平臺相結合的原則,為鳳凰古村的保護性開發提供了更廣闊的支持。
攜手中國藝術研究院打造全國示范性基地
經過寶安區委、區政府與鳳凰社區、中國藝術研究院密切協商溝通,今年1月,寶安區政府、社區、中國藝術研究院三方正式簽約。中國藝術研究院深圳鳳凰創作研究基地正式落戶鳳凰社區,記者從福永街道辦事處了解到,基地建設項目將打造成集藝術創作研究、學術交流、展覽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傳承)等為一體的中國藝術事業與產業并進的綜合性項目。項目的遠期規劃目標是將鳳凰古村落打造成深圳市民的文化休閑公園,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示范基地。
中國藝術研究院深圳鳳凰創作研究基地簽約后,鳳凰古村將借助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平臺,合作建設包括中國非遺保護研究(傳承)基地、鳳凰書院、藝展中心等在內的創作研究基地。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文章表示,中國藝術研究院和寶安區合作設立創作研究基地具有示范性意義,解決了當代藝術家、研究工作者跟時代、跟基層人民群眾結合的問題。寶安區歷來富有大膽創新的精神,而深圳也是一個廣闊的展示平臺,建立基地可以讓更多人看到當代優秀藝術家的創造成果,也促使藝術家深入生活,為人民群眾奉獻最好的藝術作品。
寶安區委、區政府對鳳凰創作研究基地的建設十分重視,在一定程度上,基地的建設對寶安區文化產業的做大做強、引進一批好的機構參與到寶安區的文化建設中來都有著旗幟性的作用。寶安希望借助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平臺,把寶安的文化發展做出品牌、做出影響、做出特色,打造一個全新的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三個堅持”做好鳳凰古村保護
古時候,鳳凰村是零丁洋邊上的一個小漁村,村民多以打魚為業。2000年8月,考古隊在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鳳凰社區發掘出古人所用的石制器皿,經勘驗,證明新石器晚期就有人類在鳳凰一帶活動。至唐代中晚期,已有人類在鳳凰筑屋而居,形成小村落。兩宋時期,鳳凰境內約有三戶成村、四戶成寨規模的5個小村落,取名嶺下村。
后來,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路過這里,寫下了《過零丁洋》,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到元初大德年間,文天祥胞弟文璧的孫子文應麟攜家眷及部分族人遷至鳳凰村,購田置業定居,開村立業,繁衍后代。其間,文應麟及其族人首建“鳳巖古廟”,筑“望煙樓”,還大興土木,統一坐向、統一規劃建起中國南方廣夏宋代風格的豪宅。他們統一規劃,苦心經營,遂成古村初貌;并廣立家塾書室,教育子孫崇文好學,報效國家。及至近代,古村的文氏后人“摸著石頭過河”,披荊斬棘,闖出一片新天地。文氏家族塑造了鳳凰古村,古村亦承載了文氏家族特有的愛國情操和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鳳凰古村就是近代中國千萬農村發展的典型代表,是深圳發展的歷史見證者。
迄今,鳳凰社區居民90%以上為文姓。鳳凰古村內保留了360座古建筑,占地面積5.2萬平方米。其中包括明代建筑4座、清代建筑60座、民國時期建筑96座,被《深圳市紫線規劃》列為六大重點古村落之一。
鳳凰古村落建筑總體為典型的梳式布局,房屋規整,這一布局模式,一則有利于節約耕地,二則有利于村民之間守望相助。同時,這一村落結構模式,也是廣府民系對嶺南地域氣候特點和自身社會結構體系的適應性選擇。其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突出,一直被專家所稱道,是廣東省古建最集中、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典型的廣府民居建筑群之一。
但由于疏于保護,古村中不少古建筑已出現不同程度的毀壞,一些極有保存價值的藝術雕飾、廊檐壁畫已逐步腐蝕風化處于消失邊緣;還有個別建筑發生火災、圍墻倒塌等事故。更為重要的是,如今古村已成外來務工人員聚居地,整體環境質量令人擔憂,與城市化管理的要求相去甚遠,古村保護迫在眉睫。
如何做好鳳凰古村保護,寶安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并強調,古村在今天顯露出的歷史厚重與價值,是國人的一大寶藏,保護不能盲目無序。深圳市委、市政府研究討論后,在《深圳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07-2020)》對福永片區的發展重新定位,“以鳳凰山文化旅游區為依托,以文天祥事跡為重點,整合鳳凰山的忠孝文化、宗教文化等,努力塑造成集生態觀光、歷史文化、愛國主義教育為一體的歷史文化旅游區。”
寶安區委、區政府根據上述規劃和《深圳市紫線規劃》的指引,高度重視,將鳳凰古村保護性開發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多次組織相關部門進行深入研究,通過設計競賽的方式聘請專業團隊制定規劃方案,并邀請業內權威專家對規劃進行研討分析。在此基礎上,明確了“政府主導、高端定位、形成特色、逐步市場化”的工作思路。
寶安區委、區政府多次前往鳳凰古村落進行調研考察,深入基層,經過一系列調查研究,區里表示此次保護工作要強調“三個堅持”:一是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政府主要承擔古村保護性開發的規劃引導作用,并對項目啟動和初期運作提供適當支持,但最終要靠市場力量讓項目有效運營,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二是堅持歷史人文資源發掘與社區集體經濟轉型升級相結合。充分尊重社區本土居民發展意愿,突出舊屋村改造的產業導向,支持社區依托現有歷史人文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性開發,探索資源資產資本化新路。三是堅持立足本土特色與利用高層次平臺相結合。在傳承歷史、文化的同時,以開闊的視野謀劃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利用高層次平臺在更廣闊的范圍內吸引優質文化資源集聚發展。
首次作為文博會分會場精彩亮相
除了高水平做好保護工作外,鳳凰古村還將首次以分會場的姿態亮相第十屆文博會。昨日下午,第十屆深圳文博會鳳凰古村落文化旅游集聚區分會場舉行了開幕式,鳳凰文化基地在國內外嘉賓面前掀開了“紅蓋頭”,沐浴了數百年風雨的古村將煥發出新的風采,成為寶安一張新的文化名片。
寶安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鳳凰分會場的建設問題,將基地建設寫進2014年度工作報告,鳳凰社區則以主人翁姿態全力配合各項工作的開展,先后投入3000多萬元用于古村統租(征)。不僅同意將老村委辦公樓拆除興建文塔公園,還主動提出將現有社區辦公樓改作鳳凰藝展中心。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鳳凰古村落文化旅游集聚區”文博會分會場各項工作基本準備就緒。
第十屆文博會期間,中國藝術研究院、寶安區政府和深圳鳳凰股份合作公司三方將共同合作舉辦多項重點活動項目,包括非遺保護研究(傳承)項目、鳳凰書院項目、鳳凰藝展中心項目。項目以鳳凰古村為核心,延伸至鳳凰山森林公園,給古村注入新鮮血液。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的指導下,對古村提升藝術文化氛圍、吸引更多國內外藝術愛好者,讓古村散發出嶄新的時代氣息,成為中國南端對外藝術交流的窗口。此外,鳳凰古村落文化旅游集聚區還將舉辦海峽兩岸民俗文化交流周的特別活動。
鳳凰分會場還將在鳳凰古村上述項目的基礎上舉辦系列活動。其中,5月13日鳳凰藝展中心將舉行中國藝術研究院深圳鳳凰創作研究基地揭牌儀式暨第十屆中國文博會分會場開幕儀式。約70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將現場演示和觀眾互動,281件國內一流的國畫、油畫、書法和篆刻等美術作品在藝展中心展出,國學大師劉夢溪等著名文化學者在鳳凰書院開講。
本報駐廣東記者 戴 波 雷 燕
鏈 接
四大特色項目精彩演繹
鳳凰古村落文化旅游集聚區作為今年文博會的分會場,將在鳳凰古村落舉辦四大特色項目。
一、中國非遺保護研究(傳承)基地項目
項目位于鳳凰古村核心區。首期將按照非遺展示和保護要求修繕150棟不同風格的歷史建筑(其中文物建筑5棟),每間面積約100平方米,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已于4月底完成古村市政、廣場、景觀、非遺展示保護研究區文物修繕及歷史建筑整修。
文博會期間,將舉辦“中華巧藝——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百項技藝(深圳)聯展”。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挑選提供的78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即將在鳳凰古村亮相,展示在深圳市民面前。
聯展參展項目來自全國22個省區市,以國家級、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現場演示為主,參與現場演示的國家級或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約70人,年齡最大的傳承人79歲。演示側重可操作性和可參與性,結合文字、圖片、代表性作品等實物資料,展示中華民族的杰出創造力和代表性傳承人的精湛技藝。這次“中華巧藝非遺展”,囊括了國內最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
聯展展區由鳳凰古村約90棟傳統民居構成,分為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3個區域(展陳面積8000余平方米)。每棟民居面積為80平方米至100平方米,每棟安排一個展示項目,大的展示項目能占用兩棟相鄰的民居。
二、鳳凰藝展中心項目
鳳凰藝展中心位于鳳凰廣場公園旁,這是一棟現代風格獨特的行政辦公樓,地理位置優越。中心建筑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7800平方米,分A、B兩棟(中間廊橋相連)。A棟二層層高9米,布展為國畫展廳;B棟共有6層,每層高度為3.6米,其中:首層為貴賓廳、接待處、展覽前言。二層為書法作品展廳。三層為篆刻作品展廳,四層為國畫作品展廳。
作為基地落成后的首次書畫藝術展,5月13日至28日,將舉辦“丹青鳳凰——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作品展”。除了匯集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油畫院、書法院和篆刻院的藝術家外,還特約了中國藝術研究院部分特聘研究員作品參展,作品經過嚴格選擇,共展出包括國畫、油畫、書法、篆刻藝術家的281件作品。
三、鳳凰書院項目
鳳凰書院位于著名的鳳凰山風景區鳳巖古廟下,由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先生親筆題寫院名,書院分上下兩層,首層為100個座位的大講堂,二層為50個座位小講堂,另設讀書典藏陳列室一間、會客室一間、藝術創作室三間。
文博會期間,將邀請國內著名學者來這里開講,這里將成為傳播大師智慧、傳承優秀中華文化的高端交流平臺。伴隨國內著名學者受邀前來講學,鳳凰書院必將成為深圳文化的新地標。
5月14日下午,鳳凰書院舉行首場講座,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劉夢溪進行題為《中國傳統價值理念在今天的意義》的精彩演講。5月15日、16日下午,鳳凰書院將進行第二場和第三場講座,中國藝術研究院畫家劉波和佛學研究者喻靜將分別進行題為《書畫的鑒賞》、《空余慈悲——漫談佛教與人生》的演講。
四、海峽兩岸民俗文化交流周項目
該項目依托臺灣風情街,組織舉辦臺灣美食節以及邀請臺灣原住民前來進行民俗文化交流,舉辦兩岸民俗文化論壇等,其間,除了展示福永3張文化名片、鳳凰麒麟表演、福永粵劇娃表演外,還邀請了臺灣屏東縣霧臺鄉約20位原住民前來進行民俗文化表演交流。
5月14日上午,在鳳凰臺灣風情街舉辦“2014寶臺兩地民俗文化交流周開幕式”,開幕式將安排臺灣原住民歌舞表演。5月15日下午,在鳳凰臺灣街福永臺商協會會館舉辦“海峽兩岸民俗文化論壇”,演講嘉賓大陸臺灣各兩位,演講題目分別為《臺灣的廟宇文化》、《臺灣的眷村文化》、《民俗文化在現代都市發揚光大的幾點思考》、《中國的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