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那曲8月11日電(記者 貢桑拉姆) “羌塘,世人向往的天堂;羌塘,生我養我的地方”,在一曲悠揚的歌聲中,西藏那曲地區2014年羌塘恰青格薩爾賽馬文化商貿旅游節從8月10日拉開序幕,千余名牧區基層民眾組成的表演者,把羌塘民族獨特的《格薩爾》說唱藝術、達布阿諧、藏北服飾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搬到了草原盛會,為觀眾呈現羌塘民族的文化盛宴。
同世界眾多游牧民族一樣,藏族和馬情深意長,藏北游牧民族的這一由“馬”而來的傳統賽馬節由來已久,已被列入西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記者在修建一新的賽馬場內看到,身著盛裝的騎手們,騎上精心“打扮”的愛馬,揮鞭飛馳,在拾哈達、馬上射擊、馬術表演等多項人與馬的競技表演中,盡展高原游牧民族與眾不同的風采。
《格薩爾》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演唱篇幅最長的史詩,并已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有著“格薩爾故鄉”之稱的那曲,把格薩爾說唱藝術首度作為該地區傳統賽馬節的主題進行集中展演。第一次目睹這一說唱藝術表演的游客們紛紛稱:“表演氣勢磅礴,震憾不已。”
此外,“非遺”服裝展演也是此次盛會引人入勝的一道風景。那曲地區行署副專員歐嘎說,那曲地區安多縣服裝、申扎縣巴扎服裝和嘉黎縣阿扎服裝,都是當地牧區民眾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出來的,也是他們在居住環境和氣候變化中演變而來的,目前都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申扎縣位于那曲西部,對于該縣的服飾有著流傳至今的傳說。相傳,格薩爾王的王妃珠姆被霍爾王挾持,機智聰慧的珠姆王妃為了保全清白,特地穿著造型奇特的巴扎服飾裝瘋,巴扎服裝的另一名“瘋裝”也由此得名。
記者在展演現場看到,申扎縣50位牧民身著別具一格的巴扎服飾,伴隨著藏北鍋莊的旋律翩翩起舞,絳紅色的氆氌長袍,嵌滿珠寶的碩大頭飾、牛皮腰帶,以及腰間的佩戴的海螺、銅鏡、銅勺,讓草原牧女變得婀娜多姿。
歐嘎說,當地傳統賽馬節是集傳統賽馬表演、文藝展演、物資交流、畜產品展銷、招商引資、旅游推介為一體的民族傳統盛會,并以當地最優秀、健康向上的文化引領文化市場。同時,展示藏北各項事業的發展進步,展現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