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成都駟馬橋名稱由來:司馬相如兌現坐車過橋誓言

2014/9/28 10:02:26 點擊數: 【字體:

成都駟馬橋名稱由來:司馬相如兌現坐車過橋誓言

現在的駟馬橋

成都駟馬橋名稱由來:司馬相如兌現坐車過橋誓言

上世紀90年代的五丁橋

 

  橋名由來:

  駟馬橋,又叫升仙橋。古時一車套四馬,故稱駟馬,是貴族身份的象征。相傳漢代司馬相如赴長安求取功名途經此橋時,在橋廊上大書立誓:“大丈夫不乘駟馬車,不復過此橋”。后來他功成名就,乘著“駟馬”衣錦還鄉,升仙橋就改名駟馬橋了。

  在成都,駟馬橋應該是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座老橋,雖然我們現在已看不到它過去真實的影子了。

  駟馬橋原名升仙橋,橫跨在北門的沙河上。沙河是都江堰水系的一部分,因從鳳凰山流過,秦漢時稱之為鳳凰水。河道彎曲,河水清澈,兩岸遍生竹林和桃林,很有一番人間仙境之氣。

  成都地方志有這樣的介紹:傳說,漢代有一個名叫張伯子的人,他修煉道術多年,見到這番景象流連不舍,于是選中了一個地方,騎著他的赤紋虎飛升上天成了神仙。人們目睹了這一升天成仙的場面,一傳十十傳百,都焚香遙拜。又把鳳凰水改成了升仙水,還在張伯子升仙的地方架起一道橋,叫做“升仙橋”。

  后來,漢賦大家司馬相如,當時正在成都和與卓文君耍朋友。司馬相如家境貧寒,不為人所看重。他勤奮努力,接到朝廷的詔書,走過升仙橋,在道旁的茅草客棧里同文君依依惜別。他奮筆在橋頭題字:“赤車駟馬”,說:“我不乘高車駟馬,就不過此橋!”天遂人愿,司馬相如到長安后名動京師,漢武帝十分賞識其才華,委他以重任,派其返回成都出使西南夷。如此,司馬相如果然乘著洋盤的駟馬高車重過此橋,兌現了自己的豪言壯語。唐代著名詩人岑參為此寫下《升仙橋》一詩“長橋題柱去,猶是未達時。及乘駟馬車,卻從橋上歸。名共東流水,滔滔無盡期。”

  駟馬橋是出成都北門的大道。成都文史資料還提到駟馬橋的一段“紅色經歷”:1949年12月30日,成都解放,駟馬橋首先把解放軍迎進了城——賀龍、周士第、李井泉率大軍從北門駟馬橋,經北門大橋、玉帶橋一路入城,受到成都市民的熱烈歡迎。從解放軍跨過駟馬橋的那一刻起,成都就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1950年修成渝鐵路,填平了河道,拆了老駟馬橋,改建到現在的位置。20世紀70年代新修了駟馬橋。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沙河整治工程開始,駟馬橋又一次重修,2003年底,古老的駟馬橋煥然一新呈現在成都人面前。

  駟馬橋和我家也很有淵源。我爺爺從上世紀40年代末隨我曾祖父來到駟馬橋居住,50年代末他十二三歲,他說,每年放暑假,來駟馬橋附近沙河游泳的娃娃特別多。他們中,有的帶著籃球膽或自行車內胎;洋氣一點的,就拿著花花綠綠的游泳圈;豪華一點的,肩扛著打足氣的汽車內胎,能有車胎作游泳圈是令人羨慕和嫉妒的,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上面漂流。有汽車內胎的娃娃,臉上都掛著得意的神情。“那些年在沙河,娃娃們會游泳的,特別喜歡在深水區里玩著各種游泳花式,有些‘青鉤子’純粹是為了吸引漂亮女娃子的注意。反正,一切優美的游泳姿勢你都能在那里欣賞到,一切難看的游泳動作也能看到。”爺爺經常笑嘻嘻地告訴我們。

  成都人的喜歡“吃欺頭”,也在駟馬橋得以體現。上世紀60年代初期,成都一家木材公司在沙河邊堆放著許多原木,于是每天有一些居民帶著鐵撬,將樹皮鏟下來,帶回家去當柴火。由于“游泳經濟”的刺激,賣游泳圈游泳衣褲的、賣大頭菜夾鍋魁的、賣冰糕涼水的、賣涼粉涼面的、賣甘蔗和高粱稈的、賣涼拌白肉的……小販們賣力地吆喝著、叫賣著,吸引了一撥又一撥的“好吃嘴”、“五香嘴”。原木堆又是“猴孫兒”們的花果山、游樂園,他們從水里鉆出來,跑到原木堆上打游擊、藏貓貓、曬太陽。玩累了、玩熱了又飛叉叉撲到水里涼快去了。 李仕偉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法制晚報(2014-09-28)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