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駐黑龍江記者張建友)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大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強調“要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編制歷史文化保護專項規劃,劃定城市紫線保護范圍,重點保護好白金寶遺址、大慶第一口油井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做好工業遺產保護和再利用。”那么,大慶市在落實總體規劃過程中如何進行文化建設呢?
總體規劃參與人之一、大慶市文廣新局文博管理科代科長顏祥林說,大慶為國家、為民族作出的巨大貢獻廣為人知。然而,今天大慶人能否留住歷史根脈、留住民族的“鄉愁”、留住工業時代文明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國務院批復同意《大慶市城市總體規劃》,充分體現了國務院對大慶文物保護的高度重視,思想深邃,內涵豐富,為新時期大慶文化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是發展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據悉,大慶市轄區內共發現文物遺址319處,其中古遺址208處、古墓葬12處、古建筑1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89處。這些遺址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8處。大慶地域文化歷史悠久,所處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特殊,承載了大量的傳統文化、特色文化等,有些還有歐洲文化特點,如中東鐵路俄式建筑。為落實總體規劃目標,目前,大慶已制定了歷史文物整體保護規劃,按照整體保護規劃編制了1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遺址保護規劃,特別是以白金寶遺址保護規劃編制工作為重點,按照“四有”“五納入”的原則加大了保護力度。
“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眾所周知。1959年9月2日“松基三井”噴出了工業油流,一場氣壯山河的大慶石油會戰創造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油田,特別是“鐵人一口井”井址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制作樹立了“鐵人一口井”井址的界碑、界樁,按文物保護“四有”“五納入”的要求,將其納入2015年重點保護。為了進一步宣傳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大慶市文廣新局、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于去年9月26日(大慶會戰紀念日)聯合舉辦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鐵人一口井”井址揭牌儀式,進一步做好工業遺產保護和再利用。
截至目前,大慶共有工業遺產44處。顏祥林說,工業遺產是工業化早期的開拓者創造并留給我們的歷史財富,是記錄一個時代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風貌的歷史見證。從傳承歷史文脈和彰顯城市特色角度看,保護工業遺產是一件事關全局的大事;從后工業時代悄然來臨、城市新陳代謝的角度看,保護工業遺產是一件刻不容緩的急事;從保存歷史、啟示子孫后代的角度看,保護工業遺產又是一件功德無量、惠及后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保護文化遺產是對大慶油田會戰歷史豐碑永恒的紀念,是全面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更是全社會的共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