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 黃啟勇 文/圖
數(shù)月之前,一次湘西通道縣侗寨之旅,收獲了平生最深刻又超出想象的人生體驗,讓我對這片神秘又傳奇的地方,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像嗜酒之人遇見佳釀而欲罷不能,于是就有了再走湘西的念頭,這次,我們選擇了和通道同在懷化市的洪江古城。
洪江用煙雨彌漫的濕冷迎接了我們。走進(jìn)高墻窄巷,青石板路幽深蜿蜒,老墻苔痕斑駁,街邊雜貨鋪、釀酒作坊、小面攤、鐵器鋪林立,古城的人們烤著火,打著小紙牌,點著煙、喝著茶嘮嗑,從容不迫地過著他們?nèi)諒?fù)一日的流水生活。
現(xiàn)代作家沈從文曾在他的散文《沅江上游的幾個縣份》中,這樣說起洪江:“由辰溪大河上行,便到洪江,洪江是湘西的中心……通常有‘小重慶’的稱呼。”在《常德的船》一文中,他又這樣描繪:“在沅水流域行駛,表現(xiàn)得富麗堂皇,氣象不凡,可稱巨無霸的船只,應(yīng)當(dāng)數(shù)‘洪江油船’。這種船多方頭高尾,顏色鮮明,間或且有一點金漆飾……下行可載三四千桶桐油,上行可載兩千件棉花,或一票食鹽。用櫓手二十六人到四十人,用纖手三十到六七十人。”
從這幾句話的描述里,我們大致可以想象出,當(dāng)年的洪江古城是個怎樣的繁華所在,洪油又是如何的行銷四方,只是眼前荒廢殘舊的古城,卻讓我們有一種“俱往矣”的感覺。
洪江古商城在沅水、巫水匯合處,坐擁湘西第一名山嵩云山,依山傍水,蜿蜒迂回,據(jù)說在空中鳥瞰就像巨幅天然山水太極圖。古城起源于春秋,聚城于盛唐,鼎盛于明清,以集散桐油、木材、白蠟、鴉片而聞名,是湘、滇、黔、桂、鄂五省地區(qū)的物資集散地,也是湘西南地區(qū)經(jīng)濟(jì)、文化、宗教中心,曾納天下之繁華而通四海,有“湘西明珠”“小南京”“西南大都會”之稱,更有“中國第一古商城”之美譽。
在陰郁飄雨的冬季,我們走進(jìn)洪江,放慢腳步體驗古城人家的生活。
古城邊,從長滿青苔的石階上走下來的男子,正準(zhǔn)備去更換煤氣瓶。木工房里,師傅歇了手抽起煙嘮起了家常。鐵器修理鋪里,師傅和他的朋友就著火爐聊天。古街上飄揚著忠義鏢局的旗子,仿佛鏢師們還在舉旗接鏢行走江湖。
隨便走進(jìn)一戶人家,一方雕龍水槽,都顯示著不凡的曾經(jīng)。小巷深深,通往的都是百姓人家尋常的生活,竹籃子里的地瓜和橘子,是最家常的畫面。順著坡下去,是天均戲院,古時行商富賈看戲的地方。街邊巷口有家餛飩店,聞香進(jìn)去坐下來,要了一碗熱乎乎的餛飩吃下去,渾身都熱了。身邊食客都是古城當(dāng)?shù)厝耍峙踔耄局炕穑魢:魢3缘谜恪?/p>
站在高處眺望洪江古商城,錯落起伏保存完好的窨子屋(侗族民居)古建筑群,大多建于明末清初,斗拱造型,一色的青瓦灰墻,飛檐翹角,雕龍畫鳳。這些古窨屋建筑群一律按井字排列,形成“七沖、八巷、九條街”的獨特格局。古窨屋群巷內(nèi),青石板路和碼頭蜿蜒迂回,隨處可見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緒、民國時期的門匾、門聯(lián)、石雕、石刻、題字等,還有圖案精美、雕工精湛、風(fēng)格各異的用于防火的太平缸48多個,遍布在古城的老街小巷中。
這是一座歷經(jīng)繁華的古商城,如今已冷落不復(fù)當(dāng)初,它停留在眾人遺忘的視線之外,卻因此保留了樸實厚重不加雕飾的面目,讓我們得以窺見古城數(shù)百年前的時光,追憶它的青春年少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