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四川文物保護出大招 古蜀文明遺址沖刺“申遺”

2016/3/3 12:02:37 點擊數: 【字體:

四川文物保護出大招 古蜀文明遺址沖刺“申遺”

 漢代木胎漆馬與騎馬木俑

四川文物保護出大招 古蜀文明遺址沖刺“申遺”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樂山大佛

四川文物保護出大招 古蜀文明遺址沖刺“申遺”

 金沙太陽節。

  今年,文物的保護與合理利用,再度被提到傳承文化根脈、凝聚民族精神的高度。文物是國家文明的“金色名片”。加強文物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對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國民道德素養,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

  四川擁有樂山大佛、三星堆等聞名世界的文物瑰寶,如何保護和利用?未來5年,四川將出大招,讓我們身邊的文化遺產更加生動,也更加惠及你我。

  讓文化遺產更靚麗鮮活

  2月24日,川渝地區石窟及石刻保護專項在成都啟動前期協商會議。未來川渝石窟石刻有望和甘肅等地石刻一起,形成西南和西北兩條石窟展示廊道。

  這只是四川保護利用文物的一個縮影。積極推進申遺和大遺址保護管理等工作,是四川文物人未來的主要目標。

  申遺步伐更快

  “全面提升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水平,加快申遺工作步伐”,這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四川省文物局提出的主要任務之一。相關負責人透露,“除世界文化遺產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樂山大佛之外,古蜀文明遺址、藏羌碉樓與村寨、中國白酒老作坊和蜀道(金牛道廣元段)等項目,早已納入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然而,世遺自有其標準和要求,如何加快申遺步伐?

  這是一個科學、嚴謹的步驟:首先要指導項目所在地政府按世遺標準和要求,夯實各項基礎性工作。最重要的是,編制保護管理規劃,讓世遺評選組織看到項目所在地的足夠誠意。最近兩年,古蜀文明遺址開始沖刺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在敦促地方政府開展文化遺產價值研究、加強本體保護和環境整治等工作之外,建立遺產監測預警系統、數據庫和有效反應機制,實施全面科學持續的考古工作等一系列措施也即將展開。與此同時,蜀道也被省住建廳作為申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重點項目。如何發掘蜀道的文化內涵、如何鄰選出最有價值的文物點等工作,都是未來的重中之重。

  僅僅4個項目申遺還遠遠不夠。串起漢藏文化經濟交流的茶馬古道、藏族文化寶庫德格印經院,這些具備申遺條件的遺產項目也被賦予了宏偉目標:爭取早日納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四川文物保護出大招 古蜀文明遺址沖刺“申遺”

 文物三普重要新發現——勝天渡槽

四川文物保護出大招 古蜀文明遺址沖刺“申遺”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草堂一課”

四川文物保護出大招 古蜀文明遺址沖刺“申遺”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宜賓屏山石柱地遺址發掘現場。

  保護利用更靈活

  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申報世遺主要的目的是保護。正因如此,世遺評選如今要求申報時就必須見保護規劃。而新規之前當選的世界遺產,保護和管理必須跟上。

  未來幾年,峨眉山-樂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將編制完成保護管理規劃。世遺的日常維護、搶救性維修、周邊環境整治等工作,都將不斷加強,以及及時排除重大險情。為防患于未然,還將建成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總平臺相對接的遺產地監測預警平臺,實現預防性保護與搶救性保護有機結合,確保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能夠代代相傳。

  這些文化遺產,還包括了遍布四川各地的大遺址——古蜀人如何在以寶墩遺址為代表的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繁衍生息,如何創造出了燦爛的三星堆、金沙文化……未來,成都片區大遺址的保護和展示,將讓四川人找尋到文化之根;而以羅家壩、城壩遺址為代表的川東北區域大遺址的整體保護展示,將一展四川歷史文化的多樣和深厚。正在建設中的邛窯遺址公園,還將爭取在“十三五”期間達到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立項標準,重新助力地方發展。

  重大文保項目更多

  未來的四川,川渝石窟等多個重點文物保護項目,都將科學有序地展開工作,讓這些沉淀著深厚歷史,卻又急需搶救保護的文化遺產,能夠除去病害,“枯木逢春”。

  每一個項目的實施,都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卻又意義重大。

  川渝石窟及石刻數量龐大、歷史悠久,是中國南方石窟寺、中國晚期石窟寺的代表。然而文物本體病害嚴重,亟待搶救保護。3月10日將正式啟動的保護專項工作,將較大程度上改善川渝石窟的保護利用狀況,也會提升我國石質文物保護的科技水平,促進川渝地區文化、社會經濟融合發展。

  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代大型交通遺存之一,蜀道沿線文化遺產資源極為豐富,卻同樣保護堪憂。即將實施的蜀道文物總體保護項目,有文物調查和考古發掘,也有文物保護規劃和文物本體修繕甚至景觀環境保護整治。它們不僅能改善當地民眾的生活環境,更能充分發揮四川蜀道豐厚的文化遺產資源,促進地方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而唐宋以來漢藏交流的重要商道“茶馬古道”,未來也將按照文物損壞的輕重緩急,先期完成一批搶救性、示范性本體修繕技術方案編制并逐步實施。

  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無論申遺、重大文物項目保護還是考古,最終目的都是加強文物保護并合理利用,而這一切對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對話

  文物保護和利用應該和諧共贏

  傳承歷史文脈的文物,要保護、延續已成共識。然而文物如何利用?利用會不會破壞文物?四川省文化廳副廳長王瓊就此作出解答。

  問:文物保護和利用矛盾嗎?

  答:《文物保護法》確定的文物工作方針既有保護為主,同樣也提到了合理利用。保護與利用,原本就是文物工作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我們強調把保護放在首位,是因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財富,保護傳承好文物,就是尊重歷史和人類。然而保護為主并非不利用,而是不破壞。利用的關鍵在于“合理”。不能因利用而損壞文物,不能進行超出文物負荷的掠奪式利用,并且同樣要突破單純經濟目的的利用,而是充分發揮其展示歷史、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功能。此外,利用也要有利于保護,比如利用收入中提取文物保護資金,讓文物得到更有效保護,二者和諧共贏。

  問:四川文物利用如何惠及公眾?未來還有哪些期待?

  答:四川一直在踐行讓文化遺產惠及公眾——一大批“國保”、“省保”單位搶救保護及展示工程的實施,為公眾共享文化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撐;以“成都大廟會”“金沙太陽節”等為代表的假日文化旅游精品,極大豐富了群眾假日文化生活;84個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其保護利用也惠及地方民眾。當然,未來我們完全還可以推動更多的各級文保單位創造條件向公眾開放,改變“藏在深閨人未識”的不利局面;更多的博物館免費開放后,也完全能成為地方名片。四川還會進一步推動文博相關產業發展,把文博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讓文創裝點我們的生活。

  問:如何進一步把豐富的文化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

  答:文物保護展示利用與文物旅游發展完全可以深度融合。未來我們應該繼續強化與旅游部門的溝通協作,不斷強化對文化旅游活動的指導監督并深入發掘文化內涵,提高景區的文物保護和旅游發展水平。此外,也將充分挖掘各類博物館資源,為地方旅游發展助力,尤其紅色旅游景區的文物保護會加大力度,為紅色旅游發展奠定基礎和支撐。

  問:博物館的文物如何最大程度惠及公眾?

  答:讓文物活起來。一是充分利用館藏文物舉辦高質量的陳列展覽,“讓文物講故事”,使公眾享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二是通過博物館資源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開展博物館青少年教育活動,讓博物館成為青少年學生必需的社會實踐課堂。三是深度挖掘文物內涵,研發文博創意產品,讓觀眾“把博物館帶回家”,使文物“走進”千家萬戶,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讓博物館之“旅”更接地氣

  目前,四川擁有249座博物館,館藏文物達到315萬件(套),文物數量居全國前列。未來5年,如何進一步提升博物館的社會服務能力,向社會提供更多、更優秀的公共文化產品,滿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

  博物館將成中小學生“課堂”

  2015年,國家文物局、教育部聯合發文,積極引導廣大中小學生通過博物館了解優秀傳統文化,探索構建具有均等性、廣覆蓋的中小學利用博物館學習機制。結合實際情況,四川多家博物館立刻展開了試點。今年4月,四川省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工作師資培訓即將在成都舉行。作為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此舉旨在推進博物館更加深入地面向青少年開放。

  四川博物院開設了“穿越古代”特色課堂,以館藏文物為主、課后DIY以及現場導覽參觀為輔,讓學生輕松認識了中華文化和川博文物;金沙遺址博物館設計的模擬考古體驗等五大體驗,穿越3000年時空歲月;杜甫草堂的“草堂一課”,探索出以詩歌文化向傳統文化輻射的青少年社會教育模式;三星堆博物館,根據青少年不同年齡階段分別設計教育項目:小學生可以進行面具涂鴉、文物拓片制作;高中生則可模擬考古、文物修復……武侯祠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鄧小平故居陳列館等,均基本形成了富有本館特色的教育項目,并針對青少年學生編制了基本陳列解說詞。參與試點的7家博物館共設計教育項目29個,展開了160余項活動,編制了11冊科普讀物,建立了10余種不同方法的青少年參觀博物館長效機制。

  成功的嘗試顯然值得全省推廣。在省文物局繪就的藍圖中,未來各博物館將根據館藏特點,進一步提升基本陳列,開辟專題陳列,編寫適合中小學生參觀的解說詞,設計適合的講解方式,制作適合中小學生學習和閱讀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資料及課外讀物。到2020年,全省將建立起內容豐富的教育項目資源庫,基本建立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的長效機制,實現博物館資源與中小學課堂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使廣大青少年尤其是農村青少年的文化鑒賞權益得到有效保障,使博物館學習成為中小學社會教育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

  館藏珍品成為“外交使者”

  事實上,四川各級各類博物館的館藏珍品,海外觀眾也充滿好奇。未來四川將積極推進對外文物交流,讓獨特的四川文物成為“外交使者”和“國家名片”。

  四川文物究竟魅力幾何?也許兩年前在美國舉行的“神秘的古蜀文化”展可以說明。這個展覽共展出了120件(套)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精美文物,共吸引了18萬人次的觀眾前往參觀。時隔數月,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明利阿波尼斯藝術博物館主動聯系省文物局,希望2018年在美國繼續舉行“古蜀文明展”。如果此次與美國洽談成功,“古蜀文明展”將在兩年后第3次赴美巡展。

  不僅是神秘的古蜀文明,當中國文物走出去之際,更多的四川文物也被頻頻欽點。2017年將在美國舉行的“從王國到王朝展”(暫定名),主要展示中國商周至秦漢階段中華主體文化,從全國挑選的200多件(套)文物精品,其中四川就有22件(套)文物參展。除了三星堆和金沙文物,被譽為“中國漢代第一車”的資陽出土西漢銅車馬也將參展,而這件銅車馬是美方策展團隊最期待的文物之一。

  至于明年3月開始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行的“秦漢文明展”,來自四川的14件(套)文物也將亮相。綿陽雙包山漢墓出土的西漢漆木馬,省博漢代畫像磚,甘孜州民族博物館、茂縣羌族博物館館藏黑陶雙耳罐等等,這些展品均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并且多數是首次赴國外展出。它們作為對外文物交流的“使者”,將在海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修復后的綿陽西漢漆木馬,還將展示我國與時俱進的文物保護技術。

 

四川文物保護出大招 古蜀文明遺址沖刺“申遺”

 資陽市蘭家坡墓出土銅車馬

四川文物保護出大招 古蜀文明遺址沖刺“申遺”

 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竣工后的雅安觀音閣。

  數字“十二五”

  文物家底

  文物家底進一步廓清,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共調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65231處,其中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51836處,數量位居全國第三。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四川平臺申報文物數量80萬余件(套);現已登錄平臺藏品總數75萬余件(套),全國排位第十一位。普查截至2015年,全省館藏文物達315萬件(套),其中珍貴文物17萬件(套),可移動文物總數位居全國前茅。

  文物保護

  “十二五”期間,全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由128處增至230處(居全國第五)、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數量由578處增至969處。“蜀道”等4處文化遺產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茶馬古道等9處大遺址列入國家“十二五”大遺址保護項目庫;4項考古發掘榮獲“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博物館

  全省博物館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博物館體系建設日臻完善,在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日益明顯,博物館總數達249座。全省擁有館藏文物315萬件(套),數量居全國前列。全省國家一級博物館7座,居全國第二。90家免費開放博物館、紀念館年接待觀眾逾2700萬人次,其中青少年觀眾900余萬人次。

  拍賣管理

  文物拍賣堅持文物保護與合理利用并重,文物拍賣規模不斷擴大。共有15家拍賣企業取得國家文物局頒發的《文物拍賣許可證》,共舉辦各類文物藝術品拍賣會99場,審核各類標的35851件,成交10487件,成交金額68114.6183萬元。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四川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