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陜西:文化遺產“活”之有道

2016/3/22 10:23:18 點擊數: 【字體:

    今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作為文物大省,陜西歷史文化遺產遺存十分豐富。在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的當下,如何更好地統籌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陜西正給出自己的答案。

    遺產保護融入城市肌理

    作為目前國家級新區中人文稟賦特別豐厚的新區,陜西西咸新區正著力推動“文化沉睡”地區的“蘇醒”與“復活”。西咸新區地處西安與咸陽之間,這一區域是古長安所在地,豐鎬遺址、阿房宮遺址、秦咸陽城遺址、西漢帝王陵墓群、崇文塔等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布其中。以該區秦漢新城為例,其遺址保護區占到規劃面積的1/3,是建設用地面積的兩倍。這種以文物遺存為突出特點的新區,在國內開發區體系內比較罕見。

    西咸新區管委會信息中心主任沈珂表示,新區建設并未把歷史遺存當做負擔,相反,新區成立伊始,文化就成為對外宣傳、品牌塑造、城市營銷上的一把尚方寶劍。早在2011年,西咸新區便在總體規劃中布局了“人字形”的大遺址保護帶,逐步走出一條歷史文化與城市建設相融合的發展之路。如今,從城市標識設計到城市景區的規劃、城市道路命名,文化已有機融入新區發展的肌理。“在城市建設上,規避千城一面的最好辦法是挖掘和梳理本地的文化符號,使之成為城市規劃與建設的元素,我們應建立有記憶的城市。”沈珂說。

    陜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表示,近年來,陜西文物保護理念和實踐的重要思路是讓大遺址保護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群眾生活水平提高、城鄉基本建設、環境改善相結合。“四個結合”理念的創新,探索出國家公園、集團運作、市民公園、民營建設和退耕還林5種保護運作模式,成為讓文物活起來的有效方式。

    更多遺存要惠民

    陜西的古城文化遺產遺存豐富,其中西安、咸陽、延安、漢中、榆林、韓城六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黃陵、鳳翔、乾縣、三原、蒲城、華陰、城固、勉縣、府谷、神木、佳縣11個縣市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有數據顯示,在陜西,平均每15萬人就有一座博物館。陜西有大量已經建成開放的遺址、遺址公園,省級文保單位811個,國家級文保單位235個,且都可供參觀。此外,還有大量的田野文物,比如沒有建成博物館的一些漢唐帝王陵等,參觀這些田野文物同樣可以體會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風貌。

    近年來,陜西注重實現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的全民共享,積極運用新型科技手段,讓歷史文化更自然地進入百姓生活。比如,西安博物院推出了“易觀導覽”手機客戶端自動語音導覽系統;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通過實物展示、互動游戲、實地模擬文物發掘等形式,向參觀者全方位展示唐大明宮的歷史和魅力……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旅游局副局長徐明正表示,今年陜西將打造新的旅游文化產品,實施“一村護一陵”計劃,依靠帝陵文化帶動周邊鄉村文化旅游發展,打造36個具有“一村一特色”特點的帝陵旅游鄉村。此外,不久前,陜西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文物局等聯合下發《優秀歷史文化進校園活動方案》,決定由65家省、市、縣三級博物館、紀念館(烈士陵園)與省內610余所高校、中小學結對子,以更好地讓文化遺產發揮知識普及和社會教育功能。

    以項目帶動提升保護利用效能

    位于西安西北部的漢長安城遺址曾是西漢王朝的都城和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華夏文明主體起源的重要標志性歷史遺存。但是目前,漢長安城遺址保護面臨保護與發展的雙重壓力。因遺址內市政建設受限,遺址內50多個村莊的10多萬名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這些既影響到遺址的保護,也不利于遺產價值的發揮。對此,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李曉東建議由國家發改委、國家文物局主導,將漢長安城遺址區納入國家公園體制建設范圍,由國家專項資金提供財政支持,合力爭取建成首批以文化遺產為主題資源的國家公園。同時,將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利用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繼承弘揚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同步解決遺址區群眾生產生活、文化產業發展等問題。

    實際上,自2014年6月“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項目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以來,在陜西,唐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張騫墓等遺產點便已以此為契機大力推進保護和成果共享水平。記者從陜西省文物局了解到,陜西積極推動具備條件的文物單位申遺,借申遺提升文化遺產保護水平,助力“一帶一路”建設。茂陵、鳩摩羅什塔、昭陵、乾陵、唐長安城遺址、法門寺地宮、大秦寺塔、西安清真寺等11個絲綢之路拓展項目已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據了解,陜西省文物局2016年將積極推進《陜西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規劃》的實施,推動全省重大文化建設項目中文物項目的保護利用工作,同時擴大對外交流,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以不斷提升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水平。本報駐陜西記者  秦  毅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浙江:2020年建成戲曲傳承發展示范區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