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湖北郭家廟出土中國最早的琴 距今2700多年

2016/5/6 14:58:47 點擊數: 【字體:

  “琴瑟和鳴”是表達夫妻和睦、朋友情誼深厚的吉祥語,昨天在湖北音樂博物館“泛川古琴館”開館雅集活動上,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對外宣布:不久前考古工作人員在棗陽郭家廟一座春秋早期的曾國墓葬中,同時發現了較為完整的琴和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琴瑟組合,而琴則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琴。
 
  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曾入選2014年十大考古新發現,是春秋早期的一處遺址,郭家廟的曾國考古曾陸續發現了最早的簨簴、最早的瑟、最早的商音鐘等等,此次的新發現可以說刷新我們對古代音樂方面的認知。
 
  方勤介紹,雖然在《禮記》、《左傳》中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君子之近琴瑟”等語句,但在考古發掘中,琴、瑟并非總在一起出現。瑟單獨出的多,而琴的發現屈指可數。琴瑟同出則概率極小。但前不久在墓地南邊曹門灣墓區發掘的86號墓中,發現了迄今時代最早的琴和瑟的組合。其中瑟的形態相當完整,長180厘米,寬34厘米。弦、枘的情況暫不清楚,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先秦瑟枘頂部的裝飾通常為浮雕,浮雕題材多種多樣,較早的有浮雕鳥喙紋、云紋、渦紋、弦紋等,戰國中期后出現了六瓣柿蒂紋等等一些寫實世俗的題材,此次發現的這件瑟的瑟枘則是羽人的形象。”
 
  這次發現的琴距今2700年,比曾侯乙十弦琴早約300年,是迄今為止最早的實物,出在棺的東北角。方勤介紹,整張琴長約92厘米,寬約35厘米。
 
  將琴瑟同時葬于棺內有何寓意?方勤說,曾侯乙的“弋射圖衣箱”漆書中寫道:“民祀唯房、日辰于維、興歲之駟、所尚若陳、琴瑟常和。”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認為這是人們祈褔的禱告詞,當時人們生存的最高理想就是“琴瑟常和”。
 
  此次在曹門灣發現的琴改寫了中國音樂史關于古琴的認識,也很容易讓大家產生遐想:這次出土的琴和春秋時代伯牙子期遇知音的故事同時代,或許和伯牙子期當年彈奏的琴一樣呢。
 
  位于武漢音樂學院新校區內的湖北音樂博物館,已被列入武漢市開放博物館的名目,其中一樓青銅樂鐘館、三樓古琴館已經基本完成場館建設和陳列展示。
 
  昨天開館的古琴藝術館定名為“泛川”,是因為晚清時代,琴壇崛起的一個融匯長江上下游琴風之長的泛川琴派,而武漢音樂學院丁承運教授師承泛川派古琴大師顧梅羹,他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
 
  觀展者從一架架古琴旁走過,如同穿行在歷史中。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長江網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