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傳統文藝 >> 南陽曲藝 >> 瀏覽南陽
精彩推薦
  • 南陽曲藝-鼓兒詞

    鼓兒詞

    鼓兒詞是我國一個古老、獨特、稀有的說唱劇種。它最初..[詳細]
  • 南陽曲藝-大調曲子

    大調曲子

    大調曲子,原稱“鼓子曲”。是南陽地區主要曲種。源于明..[詳細]
  • 南陽曲藝-三弦書

    三弦書

    三弦書又稱鉸子書、腿板書,是形成于河南南陽的一種古老..[詳細]
熱點關注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熱點排行

漁鼓

2016/5/17 15:40:12 點擊數: 【字體:

   
漁鼓

    漁鼓,又稱道情,由湖北傳入。在與湖北接壤的桐柏、淅川、唐河縣的部分鄉村流傳。傳入后,各受當地語言,民歌的影響不同,淅川、桐柏的漁鼓在曲調語言上各異。

    傳入年代不見記載。1961年淅川縣在對民間藝術普查時,據藝人余瞎子、黃偉夫婦講,漁鼓是清乾隆年間傳入淅川的荊關、滔河,后來又普及到盛灣、上集一帶。
   
    淅川的漁鼓吸收了蛤蟆嗡、鑼鼓曲的曲調,豐富發展了唱腔。其曲目以公案為主,其次是神話及民間故事三類。淅川的漁鼓60年代已失傳。
   
    桐柏漁鼓傳入時間較晚,據桐柏縣退休的原文化館館長鄭昌壽和漁鼓老藝人岳清昌回憶,約在清光緒20年(1895),漁鼓藝人田貴文曾在固縣鎮西街演唱漁鼓。二十年代,桐柏以東地區就有四十多位藝人行藝。藝人田貴文收盲徒王志富,其后又有月河鄉的岳清昌學唱漁鼓。1950年,桐柏縣城關“普濟堂”(慈善場所)仍有十幾位漁鼓盲藝人居住,因而老百姓稱普濟堂為“瞎子堂”。
   
    1957年桐柏漁鼓藝人王志富參加桐柏縣曲藝隊,曾整理了曲目《小姑賢》參加了河南省第一屆曲藝、木偶、皮影會演,獲演員獎。60年代縣曲藝隊解散,漁鼓隨之消亡。
 
    桐柏漁鼓的唱腔比較簡單,除一個[五板頭]作引腔外,接著便轉入正曲,有簡單的板式變化。主要伴奏樂器是漁鼓筒,筒長約100公分,口徑6公分,一端蒙較薄豬護心皮,另有小釵、手板擊節。曲目有《湘子傳》、《八仙過海》、《唐王游地獄》、《鞭打蘆花》等唱詞,多為七字句,中華人民共和國后,曾演唱過《雷鋒參軍》等現代曲目。
   
    民國初年,唐河縣祁儀一帶偶有外地漁鼓藝人活動,20年代后期河南墜子在南陽廣泛流傳以后,多數藝人改唱墜子,唐河的漁鼓已失傳。
   
    此外,新野縣歪子街人陳昌,于1960年隨父遷居湖北省鐘祥縣,曾學唱當地的湖北漁鼓。1970年返鄉后,參加大隊文藝宣傳隊,以湖北漁鼓演唱了《贊劉媽》、《焦枝鐵路就是好》、《護路模范王金生》等漁鼓節目。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下一條:槐書上一條:鑼鼓曲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