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方城縣崔明軍:開設“周六劇場”美名揚 傳播“智志”雙扶正能量
2019/9/24 11:11:1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崔明軍,男,1966年7月5日生,漢族,方城縣柳河鎮高莊村人,農民,草根作家,現為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曾發表民間故事三百余篇。崔明軍從2014年開始,自籌資金開辦“釋然居”民間傳統文化交流中心,建有家庭“農家書屋”,藏書達萬余冊,全天候免費向讀者開放,多次舉辦書法家寫春聯獻愛心活動,做實“智志”雙扶文化演出,不斷傳播社會正能量。
一、自費“搭臺”“唱戲”,群眾免費“看戲”助扶貧
每逢周六午飯后,方城縣柳河鎮高莊村便逐漸熱鬧起來,四鄰八鄉的群眾紛紛聚集在該村農民崔明軍家,免費觀看“周六劇場”。盡管劇場露天沒座位,站著蹲著心里也美。用村民的話說,“上癮了”!
今年53歲的崔明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但和別的農民不同,崔明軍對文化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情”。他不僅藏書、寫書,還在自家小院籌建起了“傳統文化交流中心”,免費為村民提供“文化服務”,讓這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充滿了濃濃的“文化味”。崔明軍不僅對文化熱愛,他也熱衷公益事業,他是河南省“陽光工程”文化志愿者,也是方城愛衣行志愿者協會柳河服務站站長。
2014年6月,崔明軍拿出自籌的4萬多元,把自家小院改造成為“文友”和“戲友”定期交流的固定場所。
“最開始只想建個看書的地兒,沒事能和“戲友”切磋一下,沒想到大家非常支持,我的朋友景國營還第一時間拿出500多元退休金,幫我購置了弦子、鑼鼓等樂器。”談起籌建過程,崔明軍滿含深情。
農閑時,崔明軍和“戲友”在屋里自娛自樂,村民們循著音兒找來,靠在門口聽上一段兒。隨著聽戲的人越來越多,熱心腸的崔明軍便想著搭個臺子,讓大家看得舒服。
崔明軍自費在院子里砌了一個水泥舞臺,又買了戲服、道具、音響,并建起了演員休息室、化妝室、更衣室等,定名為“周六劇場”。為方便村民來看戲,崔明軍約定每周六下午準時演出。五年多來,除了一次配合省劇團演出和一次大雪封門,周六劇場從未間斷,至今已演出200余場,受益群眾達6萬余人次。
崔明軍家的“周六劇場”被周邊群眾稱為南陽的“新梨園”、鄭州的“梨園春”。定期為廣大農民朋友奉獻鄉村的“文化大餐”。
“周六干啥去?崔明軍家看戲去。”已成了村民的口頭禪。
二、熱心感染愛心,志愿助力扶貧“心連心”
為了能外出搞“智志”雙扶扶貧文化演出,崔明軍又花錢制作了流動舞臺。崔明軍的錢越花越多,半輩子的積蓄30多萬全投進去,還欠外債3萬多元。心底善良的朱靈芝夫唱婦隨,不僅幫他張羅客人,還學戲登臺演出,如今還注冊了志愿者。
崔明軍的執著和無私奉獻,也感動著他人。景興耀是距崔明軍家十幾里外的吳灣村人,每逢演出必到場幫忙。他告訴筆者,“崔明軍干的是好事,俺們家里都不富裕,在經濟上也幫不上崔明軍,只能盡俺最大的努力用行動幫助崔明軍。”
像景興耀一樣的群眾還有數十位,他們自發幫崔明軍打理劇場,有主持的、上臺演出的、奏樂的、編劇本的、搬東西跑腿的,還有人注冊了志愿者,成了志愿者服務隊的一員。
孟海山是柳河鎮孟莊村的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今年考上大學,但因為家庭貧困,在孟海山正為學費犯愁的時候,崔明軍立即在網上發布助圓孟海山成就大學夢想的信息,愛心人士紛紛解囊相助……,新衣新鞋、各種慰問品和愛心助學金相繼遞到孟海山手上。截止目前,中國扶貧網和社會愛心人士與公益組織共為他資助金額達25000元。
家住柳河鎮田莊村仝莊組的年僅15歲的張建泳,是柳河鎮一中初二學生,今年7月在鄭大一附院被檢查出得了自身免疫腦炎,崔明軍得知后,組織11名志愿者發起救助大病學子獻愛心活動,為張建泳送去愛心善款2000元。
每年的中秋節,崔明軍都會帶領志愿者們來到柳河鎮敬老院,為老人們送月餅、水果,幫助他們整理內務、拉家常,并和老人們一起過了一個溫暖、祥和的中秋佳節,深受好評。
三、文化惠民演出,做實“智志”雙扶奔小康
在崔明軍的“文化交流中心”,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核心主義價值觀宣傳標語和貼畫隨處可見。
崔明軍解釋說,“傳統文化交流中心”不僅只有娛樂功能,宣傳意義同樣重要。
隨著慕名而來的村民越來越多,最多時達到600多人。崔明軍敏銳地觀察到這一點,把注意力從硬件建設轉到了鄉風文明的宣傳上。
由崔明軍采集編寫,長約16萬字的《柳河故事》膾炙人口,廣為流傳。《柳河解放那些事》成為唯一的一部柳河鎮解放史。他長期收集整理民間故事300余篇,散見于網絡和報刊。柳河鎮家風家訓匯編工作開始以來,他作為采編小組骨干力量,嚴格按照“四步工作法”完成12個行政村,1000多戶群眾的家風家訓采編工作,整理出1000多條家風家訓。崔明軍在“周六劇場”的節目上下了很大功夫,演出的全是具有教育意義的節目,有《惡有惡報》《郭舉埋兒》等戲曲,也有自編自演的合唱《夸夸黨的好政策》、現代小劇《學習烈火英雄王鋒好榜樣》、對口快板《姐妹同把柳河夸》,自編的戲曲小品《精準扶貧》和快板書《扶貧政策要知道》等,有關十九大精神的宣傳節目正在創作和排練當中。除了正常的“周六劇場”演出外,崔明軍還利用流動舞臺,積極開展“百姓宣講直通車”、黨的十九大政策宣傳、扶貧攻堅“智志”雙扶文藝演出100多場,崔明軍敢為人先,創方城縣首例,成功導演了兩屆高莊村農民春晚。在積極發揮文化助扶貧,提升精氣神的作用上,走出了一條文化惠民助扶貧、“智志”雙扶奔小康的創新之路。
談起未來的發展,崔明軍滿懷信心的說:“我要發揮文化志愿者優勢,建設農家道德大講堂、農耕文化博物館和文化養老苑等進一步做好優秀文化村弘揚工作,傳播社會正能量,夯實文化扶貧成效”。(贠曙光 楊礦紅)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