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鎮的玉器交易市場
石佛鎮的玉器交易市場(2)
玉器加工
南陽獨玉
價值980萬的翠玉
9月19日,大河網記者來到了全國最大的玉器銷售集散地——南陽鎮平石佛寺鎮。
有一個說法:在石佛寺,你要是看見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順手撿起路邊一塊石頭問他“這是不是玉?”他會毫不猶豫地搖搖頭,將石頭扔在地上;而遞給他一塊和田玉,問“這是和田玉嗎?”小孩也許不會回答你,但卻會在手里把玩一番,然后將玉遞還給你——石佛寺人從小耳濡目染,要找到一個完全不懂玉的人真的很難,據說真不懂的只有傻子,就連瘋子也可能懂得比一般人還多。
石佛寺玉雕原料豐富,既有新疆和田玉、南陽獨山玉、陜西藍田玉等內地知名玉料,也有韓國軟玉(俗稱韓料)、阿富汗玉(一種細膩的白色大理石,俗稱阿玉)、俄羅斯軟玉(俗稱俄料)、緬甸的翡翠、加拿大碧玉(俗稱加碧),以及珊瑚、瑪瑙、黃龍玉、大化石、芙蓉石、水晶、大理石等近百個品種。
石佛寺人做玉石生意主要以批發為主,這倒不是說零售就不賣給你,但與批發價相比,零售價無疑會高得讓人覺得有些難以接受,批零差最高可達一倍甚至更多。因此,只買一兩件東西時最好幾個人合伙砍價,否則賣家不會做出大的讓步。
如今的石佛寺鎮有5萬多人,卻擁有各類玉雕加工企業(戶)6000多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年產值10億元以上。石佛寺目前已形成了13個玉雕專業村,建成了國際玉城、石佛寺翠玉瑪瑙市場、賀莊擺件市場、榆樹莊批發市場、玉博苑市場、玉雕灣綜合市場等專業市場,建有全國第一家玉文化中心和玉文化博物館,建設了老畢莊琢玉苑加工小區以及玉器包裝和玉雕加工工具市場。石佛寺的玉雕產品暢銷全國各大中城市和英、美、法、日、泰國、新加坡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以國內計,擺件類玉雕產品產銷量占全國70%以上,掛件類也占到40%左右。
石佛寺,一個鎮級建制的區區彈丸之地,竟然是全中國最大的玉石加工銷售集散地?跟幾乎所有第一次得知這一消息的愛玉者一樣,先是難以置信,后是十分震驚,最后做出決定:石佛寺,非去不可。
那么,石佛寺小鎮是如何做大的?并不產玉的地方,又何以聚集了那么多的玉石、玉器與玉工、玉商?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石佛寺人自新石器時期就開始雕玉了,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至宋、元時期漸具規模,明、清時玉雕業已成為當地一大產業。至于先人們為何選擇在此琢玉,說起來也十分簡單:因為這里產一種“他山之石”,可以用來“攻玉”:流經石佛寺的趙河里,有一種硬度很高的河沙,經過反復淘洗后得到的“紅砂”(古人所稱的“解玉砂”的一種),不僅可以用來加工硬度不高的岫玉、藍田玉等玉石,甚至可以用來“攻”和田玉、翡翠等高硬度的玉料(據現代測定,紅砂的摩氏硬度達到7-7.5,高于和田玉的6.5和翡翠、瑪瑙的7)。由于琢玉時所用“解玉砂”的量遠大于玉料的量,將紅砂運輸出去肯定不如將玉料運到石佛寺加工劃算,石佛寺的玉雕事業就此蓬勃發展起來。石佛寺鎮的玉雕業興盛后,向周邊輻射到了鎮平縣,再到南陽市。很多人最后知道的小小石佛寺,卻原來正是引爆河南玉雕業的原點。
如今,解玉也好,雕玉也罷,大都用人工合成的碳化硼等高硬度材料作為磨料,當地特產的紅砂已經用得很少了,但歷史淵源所形成的一大市場不但沒有因此萎縮,反而隨著人們對美玉需求的增加而發展壯大起來。(原標題:南陽鎮平獨玉——刻在石頭上的秀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