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王曉杰,內鄉縣衙博物館館長。
全國衙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河南省博物館學會理事、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古建筑學會會員、南陽市政協委員、內鄉縣政協常委、內鄉縣攝影家協會主席。
曾獲“南陽市十大杰出青年”、“南陽市勞模”、“南陽市青年科技獎”、“河南省十大文化新人”、“河南省科技創新優秀人物”、“河南省勞模”等榮譽稱號。
出版有《歷代名人在內鄉》、《七星攬勝》、《解讀內鄉古衙》、《古衙奇案選》、《內鄉縣衙楹聯集錦》、《內鄉縣衙攝影集》、《寶天曼峽谷漂流攝影集》、《印象內鄉》、《揭秘內鄉縣衙》、《衙門人事職責研究》、《內鄉縣衙廉政文化》等書。
[寄語] 我非常熱愛我的事業,并且想把這種傳統的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這是作為一個年輕人的責任,我希望讓更多的人通過吸取這種優秀的文化,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王曉杰[引子]
有這樣一句話“北有北京故宮,南有內鄉縣衙”,當然,內鄉縣衙博物館的魅力絕不單是這些,它是中國從秦以來保留最為完整的郡縣制代表、有37幅著名的官德楹聯、自元代初建清代燒毀又復建經歷的滄桑巨變、南北相彰的建筑風格……這些點點滴滴組成了內鄉縣衙博物館的光環,然而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誰來推動著這個光環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今天,河南文物網請來了這個重要推手,內鄉縣衙博物館館長——王曉杰,請他談一談點燃這道光環的訣竅。
河南文物網:走近縣衙博物館,看到每一位工作人員,能夠感受他們有很強的團隊合作意識,工作分工有條不紊,請您談一下是如何提高隊伍建設的?
王曉杰:近兩年,我們提出了“質量提升服務年”,用這個活動來提升縣衙的服務質量。圍繞這項活動,我們開展了走出去、請進來等培訓活動。
走出去內鄉縣衙有100多名員工,很多都不是專業人員,我們用兩到三年時間送員工們到大專院校學習、取得大專或者本科的畢業證,他們取得畢業證后,上學產生的費用縣衙博物館報銷50%。通過學習,提高了隊伍的整體水平。
請進來我們不定時邀請黨校教授、社會名人和專家、學者到時內鄉縣衙授課。如如何講禮儀、講普通話等。聽完課后,還要求大家在一星期內要消化它,員工們寫了體會要在全體會上進行交流。
主人翁意識我們充分發揮主人翁意識,一個季度請全體員工提一次合理化建議,每次要把建議匯總到一起,進行分類。分類之后,列上時間表,由我對所列的事項進行督查落實,讓全體員工參與管理。
測評與獎勵并行我們施行“一季度一測評、半年一小結,全年一總結”的方式。大家互相打分,到半年時,要把自己的工作進行總結,并提出下半年如何做?中層以上領導在全體會上進行述職,其他員工分口分線來述職,由分管的副館長點評工作,這些都和年底的獎勵掛鉤。
通過這幾個方面,我們形成了比、學、趕、幫、超,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河南文物網:通過我的觀察,我發現你們團隊的凝聚力很強。員工們有著強烈的榮譽感和歸屬感,很熱愛這份工作,對各自分管的工作盡職盡責。我想這些與您的管理理念是分不開的,您對縣衙博物館的核心競爭力是如何定位的?
王曉杰:我的理念就是“保護與開發并重,文化和旅游同行。讓文化動起來,讓歷史活起來”。
我們首先挖掘縣衙文化,不斷提高科研能力,經常召開一些研討會。比如舉辦的全國衙署文化研討會,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來研究衙署文化。通過研究,我們出的成果比較多。先后承擔國家、省、市級課題研究61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6項,出版32本學術專著。
其次,我們考慮如何展示這些挖掘出來的成果。
我們利用縣衙的古建筑來展示再現古代衙署的一些文化。比如,大堂、二堂、三堂的中軸線上我們要做一些復原性陳列,展現過去大堂如何審案,三堂知縣如何辦公;在輔線做一些配套的展覽。比如去年做了《清代文武官服飾展》,這個展覽把文官武官、一品到九品的服飾進行展覽,有蠟像、有展柜,這個展覽去年榮獲了全省的十大優秀陳列展。我們還做過《胥吏與衙役文化展》,這個展覽重點介紹衙門下面六房,吏、戶、禮、兵、刑、工,皂、壯、快三班,這些人平時是如何生活的,這些機構如何組成,如何去管理的,弊端是什么……最近我們舉辦了《古代賦稅文化展》,把過去縣衙是如何完成征稅納糧的任務展現出來,經過我們查閱史料得知內鄉縣衙有20多位知縣察知百姓的疾苦,上書朝廷希望其減免賦稅……。目前共推出了60個單體列陳展覽,展出面積達6000平方米。為確保展覽展出效果,推出的陳列展覽均有高科技信息技術植入,二維碼、微信平臺、電子觸摸屏、電子翻書、電子互動等電子產品增強了展示與教育效果。
第三,內鄉縣衙很注重品牌打造。
近幾年,我們進行了各種文化服務產品的開發,注冊了四個商標,內鄉縣衙商標還獲得了河南省的著名商標,明年將申報中國的馳名商標。另外,我們開發了一百多種文化產品。
另外,我們注重學術高地的品牌打造。我的理念是,只有不斷有學術成果,才能讓其他衙署博物館覺得內鄉縣衙確實是衙署文化的學術高地,所以我們非常注重科研。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中國社科院、中央黨校、河南大學等20余家重點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學習、教育、科研、創作基地。聘請鄭欣淼、二月河等10余位專家、學者為學術顧問。
再有,利用縣衙自身的一些建筑、展覽,不斷爭創國家的品牌。
比如我們獲得了“中國自駕車品牌百強景區”,被省紀委命名的“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現在正在爭取“全國廉政教育基地”。最近,剛被中國楹聯學命名為“中國楹聯文化重點教育基地”,中國楹聯文化教育基地有101家,其中重點教育基地全國只此一家。還被中央黨校命名為“優秀官德文化”教育基地。同時,我們被評為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南省十佳人文景區,河南省十佳文明風景旅游區、河南省衛生先進單位、河南省服務標準化示范景區、全國優秀官德文化教育基地、河南省文化旅游勝地、河南省服務名牌、世界“文化多樣性”十家博物館、中華文化旅游觀光目的地、國家二級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內鄉縣衙已成為衙署博物館中的佼佼者,內鄉一張文化名片。
還有,我們的講解員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品牌。
為了督促品牌的確立,對于講解員,我們實行一年一評機制。不能講好講壞一個樣,級別和工資是掛鉤的。我們每年都把講解員送到河南博物院的培訓中心集體學習,還專門聘請南陽、內鄉電視臺的主持人親自一對一的輔導,糾正發音;在講解員的選拔上,全部面向社會一年一公開選拔。每年舉辦一次講解員大賽活動,2013年我們還承辦了南陽市“縣衙杯”講解員大賽。品牌的打造要依靠各個不同點支撐起來的,我們正是通過各種品牌的爭創,打造出了縣衙的品牌。
河南文物網:聽了您的介紹,“內鄉縣衙”這個品牌果然名副其實。不過,光有強有力的隊伍建設、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沉甸甸的品牌還不夠,我認為內鄉縣衙出色的宣傳模式很值得借鑒,作為一名出色的推手,您的秘訣是什么?
王曉杰:我們的確在宣傳工作上下了大力氣。
首先,我們經常根據不同的節慶,策劃一些活動。
春節、元宵節、博物館日、遺產日等這些節日,我們都策劃了許多的活動。比如,國際愛鳥日,我們投資幾萬塊錢,做了一些鳥籠放到縣衙的建筑里吸引游客駐足觀賞。比如我們根據縣志記載恢復了“打春牛”、“正月十五看知縣太太”等活動,這些活動都被定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二,我們有個15人組成的新聞通訊組。全國那么多家新聞媒體、記者們不可能經常到縣衙來,通訊組的工作就是發現新聞點,及時的整理出來。每篇新聞我要親自把關,然后向外推出。我們還制定有獎勵政策,鼓勵大家多動腦子多寫稿子。
第三,我們還編排了一些節目。根據不同的衙門文化,推出了許多的節目表演。我們每一個員工都有兩到三套的衣服,定時定點都要穿,都要上場表演,包括我們的班子成員。來這里的游客喜歡看一些喜聞樂見的演藝節目,當然這也是衙門文化挖掘的展示。在看的同時,他們會拍下錄像,回家就傳播給親朋好友,或者放到網上去。
第四,把新媒體宣傳作為一個重要的宣傳方向。縣衙已經實現了wifi全部覆蓋。年輕人現在都拿著手機上網,我們有自身的網站,微信平臺。我們把縣衙春夏秋冬所有的照片都放在上面,游客來了不但自己可以看,還可以分享給很多朋友。新媒體傳播的速度很快,保留的時間也常,是很大的優勢平臺。
第五、請進來走出去的宣傳。
我們的游客基本固定在鄭州、西安、武漢等方圓500公里的旅游半徑,近幾年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許多往北京沿線城市的游客也越來越多。所以,每年春季,我們會組織員工到各個城市,走進旅行社、走進社區、走進學校進行宣傳,不斷完善一級市場、培育二級、三級市場。我們還要把旅行社負責人請到一起,把知縣的服裝穿上,吸引大家的眼球,讓人家覺得更有意思。
再比如,一些三級市場不了解我們,我們就請一些他們的特定人群,比如老師、專家、學者、媒體等等,請他們走進縣衙博物館,請他們先看,先感受,再請他們回去幫我們宣傳。
第六、我們會經常舉辦一些活動,比如我們請河南省100名攝影家走進內鄉縣衙舉辦攝影比賽;請書畫家們來看看衙門文化,看看我們的楹聯,然后和我們合作辦一些展覽;包括請一些文化名人、專家來,習總書記說“打鐵還得自身硬”,正因為有了我們前面軟硬件的鋪墊,專家學者們才會對這里感興趣,會樂意為我們宣傳。
第七,我們還制作了微電影,我們的微電影內容結合著官德文化,現在已經拍了兩部。下一步還有一部十二集的動漫電影,目前第一集已經首映。我們計劃明年推出4D影院,那是專門為縣衙量身定做的一部片子,觀眾將會看到內鄉縣衙從元代到現代的沿革過程,讓人們穿越到元代看縣衙如何起建、穿越到清代看戰火如何燒毀、又如何復建起,回到現在飄來了桂花的香氣……
河南文物網:聽您這樣一說,我好期待啊。相信內鄉縣衙博物館的未來一定更加美好,目前您對它的未來還有哪些展望?
王曉杰:展望一是按照國家文物局批準的文保規劃,計劃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內鄉縣衙博物館周邊改造結束。到時候,內鄉縣衙博物館周邊將被打造成與縣衙格調相一致的經典建筑群,并且會拉長周邊的旅游線路,包括一些民辦博物館,把內鄉打造成真正的旅游目的地。
展望二是賦稅文化展告一段落,我們要集結一本書。另外,我們還準備辦展示楹聯文化和郡縣制文化的展覽。
當然,這些都是圍繞著重點打造官德文化建設的活動,結合著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結合著十八大提出的一些精神。最終達到古為今用,我想這是內鄉縣衙需要做的。
河南文物網:內鄉縣衙博物館走到今天,在全國的衙署博物館中有了一席之地,你們付出了許多的努力,您在這里工作以來,遇到的令你最難忘的事情是什么?
王曉杰:最讓我難忘的事情是我們縣衙周邊拆遷的環境整治工作,當時很艱難,許多群眾不理解,這個直接影響到縣衙的環境和發展,縣里為此還成立了拆遷指揮部,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周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做的已經非常好了。
河南文物網:其實,現在在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有一些地方為了發展把文化的、文物的東西拆掉、讓它消失了,但是內鄉縣非常重視,通過這件事情反而把內鄉縣衙博物館這張名片打造的更加漂亮,不僅成了內鄉、乃至南陽的一張名片了。不過,打造這張名片應該也遇到過很多困難,目前,您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王曉杰:在發掘衙門文化的時候,檔案資料太少太少了。畢竟衙署博物館可借鑒的東西太少,比如國家檔案館可以借鑒的都少。這些東西面窄,很多專家不愿意涉獵,最大的困難就是資料的奇缺,資料奇缺就不好展示,對我們的展示產生了很大的困難。
河南文物網:您的員工告訴我,你經常加班,周末還寫東西,據說講詞還是有一年春節,你在家閉門謝客編寫的。你對內鄉縣衙付出了這么多,家人如何看待你的工作?
王曉杰: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既然想干好工作,就不能更好的陪好家庭。有時候寫一篇文章可能回家很晚,不可能幫助做一些家務,所以對家人有愧,對老娘、對老婆、對兒子都有愧,需要彌補。我只能和家人勤溝通,培養我們共同的喜好。比如看書,雖然我們很忙,但是每天必須要讀書。有些人說忙,沒有時間,但我認為時間就像海綿擠水,越擠越多,看你如何去學習了。當然,這對我的家人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他們現在和我一樣,我看書時,他們也看,家庭的學習氛圍很濃。除了看書,我還喜歡攝影,有時候我們全家會一起去內鄉縣周邊拍一些照片。
說起這些,因為我是內鄉縣攝影協會主席,我給我們的部室都配有照相機,我讓他們把縣衙的變化記載下來,比如在消防、安防、拆遷、改造、修繕等過程中,拆遷前、拆遷中、拆遷后的影像記錄下來。有時我在拍照時就叫上他們,給他們講構圖、用光。培養他們的一個愛好,讓他們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對縣衙、對內鄉更加熱愛。
河南文物網:剛才看了您的那么多榮譽,作為當代的年輕人,您是很杰出的,許多人說您已經是一個成功人士了,你如何看待你所取得的這些榮譽的?
王曉杰:這些只代表過去,不可能代表前面的一些東西。只是我研究的一個小的節點,對于我來說也是一種壓力,在鞭策我繼續、更努力的走下去。
河南文物網:您未來的人生規劃是什么?
王曉杰:我認為在文博單位工作非常有意義。我每到一處都喜歡看它的博物館,因為博物館代表著當地的文明,代表著它的歷史文化。我想我會帶領內鄉縣衙博物館的團隊繼續努力。現在我們是國家二級博物館,我們會向國家一級博物館努力,向五A級景區、向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努力。
河南文物網:在您的身上我看到的都是正能量,可能也正是這些,您影響著您的團隊,帶動著所有人在學習,這就是榜樣的力量。我想當您每天看書、奮筆疾書的時候,周邊的每個人都在看著您,他們自然也就找不到一個懈怠的理由了。如同對你的員工,最后請給當代的年輕人提出一些建議吧。
王曉杰:四個詞:多學、多思、多悟、多做。我一天寫多少字不好說,但是有時感覺來了兩點睡覺、五點醒了接著寫的時候也有。最高興的時候是文章發表的時候,那是對我最大的獎勵。我在縣衙博物館里不把自己當作館長,我把我的員工都當作兄弟姐妹,我常常跟他們交流,我說,當文章變成了油墨的香味時,真的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