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起了個大早,騎車去了佛教圣地——菩提寺。夏日清早的晨風還是有些涼意,尤其穿行在山間村落,約莫十多公里才到,到時太陽已經(jīng)升起個把高,氣溫驟然上升,又熱了起來。
山上古樹林立,菩提樹、柏樹、黃楝樹、花櫟樹、皂莢樹、鬼柳樹,還有上千年的銀杏樹等,其中最老的菩提樹距今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相傳漢光武帝劉秀逃難時,在此地休息,夢中得神人賜“載下菩提樹,漢室定再興”十字真言,于是在石崖下栽菩提樹一棵。至唐時高僧朱智勤尋找靈地,見此處有一高大茂密的菩提樹,頓覺佛祖有靈,遂建寺在此,寺以樹名而得——菩提寺。人不可經(jīng)年不老,樹卻傳載千年,撫摸著這些古樹的樹皮,看著那些蒼老的枝干,能感覺到樹的靈性,在它們的生命里,似乎可以看到歷史隆隆的足跡,聽到前人娓娓的低語。
菩提寺門兩側分立著鐘樓和鼓樓,相互對應成“晨鐘暮鼓”的格局,但特別奇特的是,中國人古代建筑講究對稱,而這里的鼓樓比鐘樓的位置要置前很多,看了旁邊牌匾上的簡介才知,傳說以前鐘樓和鼓樓是在同一水平線建筑的,后來鼓樓下的靈龜將鼓樓駝出了丈把距離,被寺內(nèi)主持發(fā)現(xiàn)才及時制止了,這可真是有趣,仔細一看還真是有一只巨大的石龜仰著腦袋被壓在鼓樓下,讓我不得不有些信服這個傳說了。鼓樓旁一棵粗壯的柏樹矗立著,傳說乾隆皇帝經(jīng)此還在這棵柏樹下休息過,我趕忙上前去摸摸這棵古樹,也想沾沾皇族貴氣,希望能帶來些好運氣。
寺內(nèi)主要建筑以二佛殿、大雄寶殿、臥佛殿、藏經(jīng)樓組成四個院落,其他還有倉房,廂房等,古代建筑我是沒有研究的,只覺得它們雕花精美,色澤艷麗,賞心悅目。桂樹、紫薇樹姿態(tài)婀娜的分立在大雄寶殿和藏經(jīng)樓的院內(nèi),古寺若是無古樹,便是枯寺,缺了樹便缺了生命的靈動,樹讓這寺院更曾了仙氣,使人肅然靜心。院角里僧人飼養(yǎng)的小花草也開得繁茂,招引的蜂蝶紛至踏來。最吸引我的當然還是院里的小生靈,一脈山泉穿院而過,清澈甘冽,幾口井內(nèi),水質(zhì)清透見底,魚兒烏龜徜徉水中,游游走走,愜意悠然,真是世外桃源般的仙地啊!
已近午時,寺里僧人進進出出,一個小僧還對我說,若是想留在此,可以化頓齋飯,是免費的。我好奇地看看老和尚的碗里,米飯伴著卷心泡菜和腌制大辣椒,他還吃得挺津津有味,一想,僧人是要吃素的,這么愛吃肉的我要是來修行肯定很辛苦,看來想出家也是不容易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