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公主是金世宗完顏雍的二女兒,與長女魯國公主、三女豫國公主同為皇后烏林答氏所生。烏林答氏“聰敏孝慈,容儀整肅,在父母家,宗族皆敬重之。既歸世宗,事舅姑孝謹,治家有敘,甚得婦道”。海陵王篡立為帝,深忌宗室,烏林答氏勸丈夫完顏雍多獻珍異奇寶,以取悅海陵王。海陵王以完顏雍“恭順畏己,由是忌刻之心頗解”,令其出任濟南尹。完顏雍在濟南任所,貪淫好色的海陵王聽說他的妻子美貌傾城,就下詔召烏林答氏入中都燕京(今北京)后宮。烏林答氏悲憤欲絕,但考慮到自己若拒不赴燕京,丈夫一定會被海陵王以不臣的罪名殺害,于是決定忍辱前往。臨行前,她對完顏雍說:“妾此去兇多吉少,但我不會玷污夫家的聲譽,往后的日子就靠你一個人了。夫君一定要修明政治,招攬天下英雄,臥薪嘗膽,以圖大舉。”走到距燕京七十里的良鄉鎮,烏林答氏投湖自殺。完顏雍即位后,于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下詔追封烏林答氏為昭德皇后,并且終生不再冊立皇后,以表示自己對烏林答氏的永久懷念。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在皇太子生日宴會上,金世宗完顏雍命三女兒豫國公主跳舞,觸景生情引發對烏林答氏的思念,流涕稱:“此女之母皇后,婦道至矣。朕所以不立中宮者,念皇后之德今無其比故也。”
唐國公主不僅有一位賢德的母親,而且還有一位佛心仁慈的奶奶。完顏雍是大金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孫子,其父是阿骨打的三兒子完顏宗輔。完顏雍的母親李氏出身遼陽仕宦之家,于天輔年間被選赴上京(今哈爾濱阿城)入完顏宗輔府邸,天會元年(公元1123年)生完顏雍,完顏雍十三歲,完顏宗輔去世。李氏容貌端正,生性明敏,教子有方,剛正有決,言不妄發,內治謹嚴,衣服飲食器皿無不精潔,敦睦親族,周給貧乏,宗室中甚欽敬之。按女真舊俗,婦女寡居,宗族得接續之。李氏不從舊俗,削發為比丘尼,號通慧圓明大師,歸東京遼陽,營建清安禪寺,居之。李氏又自建浮屠為垂慶寺,作最后歸宿之所。貞元三年(公元1155年)完顏雍出任東京留守,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五月李氏卒,臨終謂兒子曰:“鄉土之念,人情所同,吾已用浮屠法置塔于此,不必合葬。我死,毋忘此言。”是年十月,由李氏的弟弟李石定策,完顏雍即位于東京,尊謚母親李氏為貞懿皇太后。完顏雍深念遺命,于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在東京清安寺建神御殿,詔有司增大舊塔,起奉慈殿于塔前,敕禮部尚書王兢為塔銘以敘其意。大定十三年(公元1173年),又于東京垂慶寺起神御殿,寺地褊狹,詔買旁近民地,優與其值,不愿鬻者以官地易之。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完顏雍從中都燕京歸省東京遼陽,親幸清安、垂慶兩寺祭祀。
也正是此次歸省東京,完顏雍任命隨行于側頗受祖母李氏垂愛的唐國公主夫婿“大興府尹、駙馬都尉、奉國上將軍烏林答天錫移授河南路統軍使”。烏林答天錫是唐國公主母后烏林答氏娘家哥哥烏林答暉的兒子。唐國公主、烏林答天錫夫婦實為姑舅表兄妹。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完顏雍追冊烏林答氏為昭德皇后時,娘家父、祖、曾祖三代獲得榮贈,贈后父為太尉,由后兄烏林答暉襲任。完顏雍深情地對烏林答天錫說:“朕四五歲時與皇后定婚,乃祖太尉置朕于膝上曰:‘吾婿七人,此婿最幼,后來必大吾門。’今疇昔之言驗矣!”烏林答天錫以“大興府尹、駙馬都尉、奉國上將軍”來任“河南路統軍使”之前曾于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八月以尚書刑部侍郎、駙馬都尉的身份“為賀宋生日使”赴臨安南宋朝廷祝賀皇帝誕辰。
唐國公主有感于香山寺漢化觀音實生王室,“我亦帝子,事有相契。彼何人也,我何人也。不患不至,患不為也。”因此不僅發愿重建了汝州香山觀音禪院,而且協助父皇世宗在中都燕京(今北京)西山選址,比照汝州香山寺建了一座供奉漢化觀音的香山寺。據《金史》卷八《世宗紀下》記載: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三月“癸巳,(燕京)香山寺成,幸其寺,賜名大永安,給田兩千畝,栗七千株,錢兩萬貫。”《金史》的作者在《帝紀》之后的《贊》中評價金世宗道:“熙宗、海陵濟以虐政,中原觖望,金事幾去。天厭南北之兵,挺生世宗,以仁易暴,休息斯民。是故金祚百有余年,由大定之政有以固結人心,乃克爾也。”金世宗“固結人心”的仁政,不能說沒有其佛心仁慈的母親、賢德仁愛的妻子和結緣汝州香山漢化觀音的孝女唐國公主的影響。(潘民中)【原標題:唐國公主與香山寺的佛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