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平頂山 >> 秀美山水 >> 平頂山地理 >> 瀏覽平頂山

水經(jīng)注:三水匯流七里河(一)

2013/11/9 17:13:15 點擊數(shù): 【字體:

    
    七里河是沙河左岸的一條常年支流,上源盡收魯山、寶豐兩縣交接處那片嶺脈的控泉和浮水。上游禹王河、白河、馬不跳河等溪源多出,中有連山坡、堂南嶺、米灣三處中小型水庫。白河是七里河的最長溪源。自倉頭鄉(xiāng)境內(nèi)的堂南嶺水庫溯流而上,澗谷漸行漸深,一頭拱進坐北朝南的羅圈山灣中,西邊與英河上游的李大溝隔嶺相望。

    白河起始處的滾泉溝,在寶豐縣城西北30公里處的宋溝行政村干石崖組。五垛山余脈滾滾東來,到這里稍一頓挫,山丘緩起,狀似驢乳,俗名驢媽兒山。山上植被稀薄,一群群青石驢奔馬走。山東坡根處有李姓獨居,三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兄嫂一間草房住溝東,弟弟三間草房住溝西。屋舍之間就是滾泉溝,溝中上下不到3米有兩眼泉井。山好林茂時,井水不停往上翻,遇雨躥起五尺多高,滾泉溝由此而得名。若多日無雨,泉水便落入地下成暗河。井深十米余,井底是渾巖光石板,巖洞折向北,一直拐進山肚子里。洞中有深潭,水流嘩嘩響。洞里黢黑,看不清潭有多大,水有多急。有人測量過,天再旱,也不下兩寸管流量。

    自李家南行一公里,是干石崖自然村。村旁有石崖,高約30米,雨季瀑流滾飛,天旱就成了干崖。石崖正中有天然溶洞,是一處天然熔巖奇觀。“石香爐”方方正正,邊高中低,香爐中有億萬年滴水熔巖生成的“幾炷香”。爐與洞壁相連,香和洞頂相接,惟妙惟肖。香爐左邊有石馬,前半個身子拱進巖壁中去了,肥胖的馬臀露在外面,后腿健壯,尾巴活靈靈的。近年雨水減少,溝中已無明水可流。村民靠河溝打一眼吃水井,水量供不上時,就去山根泉井拉水吃。

    溝自干石崖自然村順山坡下來,繞過羅溝自然村,進入三間房水庫。庫水在山灣處繞兩處山腳,呈S形,深30多米,水面約500平方米。水庫修建于1970年代,承潛接溪,水量一直未減,正澆著4個村民組的300多畝地。壩下仍有三四寸管流量。

    河水進入倉頭鄉(xiāng)境內(nèi)的堂上行政村,兩岸嶺丘連綿,巖崖嶙峋,樹木不多但蒼翠高大。果園、莊稼、人家散布其間。麥也黃,杏也黃,有鳥飛來飛去,鳴叫清脆婉轉(zhuǎn)。溝東面能叫上名的山有煤窯咀、古木山,西邊有豹子洼、駱駝山。溝水繞山過崖3公里,進入堂南嶺水庫。水庫建成于1969年,因位于普陀堂南嶺而得名。流域面積12.56平方公里,蓄洪量350萬立方米,屬小型一類水庫。有效灌溉面積1500畝,水產(chǎn)面積250畝。舊渠毀廢,現(xiàn)下僅能澆40多畝地。

    水庫上游岔向東北,還有一條5.5公里長的常年溪溝,明水泉源在上老虎籠自然村。1970年代,老虎籠下邊的紅石崖自然村建一處深約20米的水壩,積石淤沙,已無明水。西窯組的水壩尚好,水長300米,深16米,供上老虎籠、下老虎籠兩個組150人吃用,引渠澆地60畝。與這條山溪隔道嶺,是1公里長的紙坊溝。明水在紙坊溝自然村后的山坡上出露,距村200米有水塘。塘中潛泉出,供90多口人吃用,流量和老虎籠那道水不相上下。兩水到距白窯村500米處匯合。雙溪夾角處的臺地上有地上泉,俗稱地上井。泉水旺時,噴射一丈多高,沖淹田地。村民砌起一米多高的井臺,用石頭壓堵,昔日狂飆的泉水,被壓在井中,靜靜漫溢,落入長方形的大水池里。

    兩溪匯流不遠,有道攔水壩——三岔水庫。4畝多水面,水深兩米多。上源水量豐沛,曾經(jīng)形成10米多高的簾狀瀑布,惜很快就被淤塞,水自壩下滲流,非大雨已無瀑可看。庫壩上面不遠綠樹灌草深密處,老虎籠溪拋珠撒玉五六米,一潭碧水,天光倒影,叢草灌木搖曳,藍色花細碎草間,清氣森然。過壩不遠,右岸如長臂環(huán)護的是古木山。山上櫟林豐茂,有楚長城遺址。殘破的石寨繞山而建,周長約0.6公里,墻厚1.5米,高處五六米,低處不到1米。中有兩個粗笨的大石碓,已老得不知年歲。這座山寨與西邊的老婆寨、東北娘娘山的雙垛寨、西北的老虎籠寨遙相呼應(yīng),成一道古老的山寨景觀。

    堂南嶺水庫壩下明水斷續(xù),到趙窯行政村建有節(jié)水灌溉工程,鋪管6000米,引庫水澆地600多畝。沿岸山上多栗坡,因蠶繭價低,養(yǎng)蠶人家都已改種了木耳。相鄰的白河行政村,沿河也有60多戶人家種木耳,一年一季。頭年10月制種,來年早春裝袋、發(fā)菌,4月出耳,長到棗大掛棚,噴水。20~30天采摘,收4茬兒,到9月摘完。食用菌耗費水源,闊葉楊更被專家呼為綠色抽水機,這是一對生存與生態(tài)的矛盾,至今無法調(diào)和。這個村的大馬溝自然村有季節(jié)溪流小寺溝,溝上修有攔河壩,水面60平方米,深五六米,供村人吃用、澆種木耳,余水入白河。(曲令敏)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平頂山日報 2009-06-01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