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秀美山水 >> 平頂山地理 >> 瀏覽平頂山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水經注:白龜湖的前世今生(上)

2013/11/12 18:10:29 點擊數: 【字體:


水經注:白龜湖的前世今生(上)

和諧家園 王春輝攝于白龜湖

    白龜湖又名平西湖,本名白龜山水庫,是一座人工淡水湖。湖左側依山,右側臨平原筑壩為岸,兼有山地湖泊和平原湖泊的特征,面積是杭州西湖的10倍還要大。

    據河湖大典資料顯示:“1950年7月,淮河流域發生大洪水,災害損失慘重。當年10月,政務院發布《關于治理淮河的決定》,同月,河南省治淮總指揮部成立。是年秋末,地質部淮河地質隊在沙河上游初選曹樓和下湯兩個壩址修建水庫。1953年冬至1954年夏,水利部治淮委員會工程部會同河南省治淮總指揮部共同查勘,選定昭平臺、白龜山兩個壩址。1954年7月至1955年4月,由地質部淮河地質隊與河南省治淮總指揮部第一基本工作隊共同進行白龜山壩址首次地質勘察、測繪和土的物理力學試驗,為技術經濟論證提供資料。1956年初,治淮委員會《淮河流域規劃》中第三卷‘防止水災’明確把昭、白二庫列入優先修建項目,規劃目標以防洪為主,兼顧農業灌溉和城市供水。從1958年起到2006年止,48年間白龜山水庫的工程建設前后經歷了興建、度汛、續建、‘75·8’應急處理、除險加固五個階段。”特別是1998年10月開工的總投資2.6億多元的除險加固工程,引進了30多項國內外先進技術、設備和工藝,基本實現了自動化、微機化管理,使洪水預報期由原來的4~6小時縮短到3分鐘,為下游廣大地區的防洪、城市供水、大型企業用水、農業灌溉發揮了良好的作用,有效地保護了下游800萬畝耕地和1700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激情、熱血、勞動、創造,艱辛的建設過程煙蒸霧化后,壓縮為文字與數字的板塊,曾經回蕩其間的精神氣息也許已經消散不聞。而作為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平頂山人,是不能也不敢忘記的。

    家居白龜湖左岸東留村的杜央先生,為庫區所在的這段沙河寫過一本《滿川明月滍水來》,堪稱白龜湖別傳。作者懷著沙河之子的款款深情,對叢生于圍湖沿岸的歷史文化與奇人逸事精心采擷,讓口口相傳的事件與故事有了文字歸屬,久遠的歷史、淳厚的民風郁郁其間,掩卷思之,久久難忘。書中那個用綁架的恐怖手段救人性命的龐神醫,那個用蕎麥面糊嚴兩壺燒酒,借小孔滋出的兩股白熱酒氣烤炙傷口,妙手回春救活狂犬病人的杜繼浩……

    人類和四季變幻有序的山野大地親密無間,山是有肩有腿的,水是有說有笑的,草木禾稼是有情有義的。所以,朱砂洞、雙頭楸、三棵柳,通往白龜山肚子里的石縫、沙河回蕩處的深水潭,都會生出無數的精氣仙魅。那些大樹和白草,被南來北往的風拉扯著、搖動著,和人們一起呼吸吐納,和山河一起植入人的靈魂,可以被改變,但永遠不會被磨滅。

    2011年9月15日,筆者在東留村親聆了杜央的講述,清水白沙山岡迤邐的當年地貌,依稀出現在眼前,深邃幽眇,讓人生出無限遐想。

    沙河,曾經是一條有名的害河。南北氣流交匯沖撞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流域內每年的降雨都集中在6、7、8三個月,三年兩年發大水。1950年大水之后到白龜山水庫建成蓄洪,1953年7月、1956年6月、1957年7月,又接連暴發三次大洪水。在杜央的記憶里,1957年洪峰下來汪洋一片,鳥雀息聲。箱柜桌案、連根拔起的大樹、麥垛、牛羊豬狗等在激流里滴溜溜打著轉,被飛快地沖向下游去了。忽然發現有個人抱著一截木頭時隱時現,沖到了離岸稍近處,終于抓住了一棵露出水面的樹杈。微弱的呼救聲傳來,公社社長讓水性好的村民黑佑去救。眼看就游到身邊了,他卻返身折回,說是個女的,褲子沖掉了。老社長吼道:“什么男的女的,救人要緊,別管那么多!”黑佑轉身游回去,抱著樹杈歇口氣兒,把人救上岸。扭著臉不住地說:“俺可沒看她!俺可沒看她!”被救的女孩兒被洪水沖了50多里,九死一生,最終得來一條活命。為了感恩,父母找來的時候,她高低不愿回去,說她打聽了,黑佑弟兄三個都沒成親,黑佑要是不要她,她就嫁給他的哥哥或是弟弟。如果不是黑佑冒著生命危險救她,她肯定沒命了。她父母見這里地好人也好,就同意了這門親事。

    1958年,杜央讀小學四年級。那年沙河岸邊突然來了很多人,在山坡上挖出幾尺深的地坑,上面搭草棚,密密麻麻的,都是半穴居式的工棚。有的父子相攜,有的夫妻并肩,有的兄弟聯手,肩挑、背扛、獨輪車推,吃的是紅薯和玉米面,喊著號子唱著歌兒,連明徹夜地干。1958年七八月份開工,到1959年就蓄水了……有人受傷,有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滿山滿坡都是人,光是使壞的小車、棍棍棒棒的工具,一大堆一大堆垛在那兒。

    1964年上游降雨1323.6毫米,1975年8月3日到8日,上游降雨量高達31111毫米,昭平臺、白龜山兩座梯級水庫牢牢抵擋住了奔騰咆哮的山洪。這是一段不能忘記的鮮活史詩。也可以說,沒有白龜湖,就不可能有平頂山市這座中原新城。年代不算久遠,在講述馬路寬闊、高樓林立的新城風貌之前,還來得及回望這片山水早先的模樣。(曲令敏)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平頂山日報 2011-10-1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