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秀美山水 >> 平頂山地理 >> 瀏覽平頂山

古老又現代的曹八溝

2013/11/12 18:19:46 點擊數: 【字體:


古老又現代的曹八溝

張莊社區

    曹八溝原本是一條無名山溪,由于近年來政府倡導新型城鎮化建設,位于溪溝口的張莊領風氣之先,才使曹八溝的名號風行于網絡。2011年10月21日,我和舞鋼市委宣傳部的小葉、向導白東亮乘車前往姬莊行政村黃瓜沖自然村,探查地貌與河源。

    汽車沿著隨淺山土嶺起伏不定的水泥路行駛,越往里去,村落越古舊,與溝口的熱鬧繁華形成鮮明對比。過黃瓜沖,彌望的就只是靜悄悄的巖石、沙沙響的山林和汩汩流淌的溪水了。水泥路通到大青龍溝和老虎洞溝交匯處,幾個人下車步行,白東亮在左岸山坡下撿起一塊紫紅色陶片,說這里是一處古代陶窯遺址。溯溪而行,一路竹語樹聲相伴。

    曹八溝共有三條比較長的溪源。東源老虎洞溝,自匯流處岔往東南,約2.5公里直達青龍山東坡,半架山的浮水和山泉都歸這道溝,6寸管水量常年不斷。青龍山系石灰熔巖構架,北邊這道坡就有上百個溶洞。風吹山響,灌叢推涌,藤蘿飄搖,幽僻靜謐。隨地涌出的細泉,小獸鼻頭兒一樣拱著石頭子兒邊嗅邊跑,幾道細白擰在一起,就成了歡快的山溪。曾有村民在這片溶洞中撿到過古人牙骨,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曾在此間居住。老虎洞算是比較大的溶洞,深約4米、直徑2米余,地處幽秘,周邊樹木森森。而今只有溪流滾滾而落,翻過石坎跳下石墻,直奔黃瓜沖。黃瓜沖自然村西的大灣山半坡處有處旺泉,5寸管水量,建有泉井,引水700米自流到戶,供260口人吃用。其他村組家家打壓井,水位很淺,水質都很好。這里的山樹山鳥山獸與九頭崖那邊差不多,草藥也不少。

    大青龍溝自匯流處向南,我們溯流上行約1公里折向一處三面閉合的山灣,溪溝到這里一頭拱進原始次生林中去了。自源頭到黃瓜沖約3公里流程。自雙溪匯流處南行約百米,左岸來匯的就是西源韭菜溝。這道溝收納尹集與楊莊的界嶺廟崗西北坡的泉水和雨水,舔著巖腳繞過道道林坡,一路奔流三四里,沿途散泉很多,常年5寸管水量嘩嘩流。除了這三條主要溪源,比較小的岔溝還有小青龍溝、羊圈溝、馬圈溝、紅石溝等。一道溝水一個村落。羊是白的,雞是花的,黃牛不養了,木耳和香菇填補了牛的棕黃色。但要不了多久,這些山村就會消失,消失的還有延續了幾千年的拽犁扯耙的農耕時代。城里人也許不知道。這些古舊的山村,和世代生活在這里的農家、獵戶、采藥人,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都曾經是叢山密林溫暖跳動著的心臟。

    姬莊村6個村民組,4塊比較大的土地全部流轉給專業戶了。這里是中科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中國油菜之父傅廷棟指導種植的油菜制種基地。種油菜也種玉米,每畝每年按500斤小麥的市場價付給村民。地還由村民種,打工有工資,很合算。另外,全村每年有100多人進城務工,有的在近處搞建筑,有的去沿海大城市,成為新的產業工人。臨河人家種木耳、養香菇,2011年這個村就種了20多萬袋香菇、30多萬棒木耳,又是一項可觀的收入。

    位于曹八溝口的張莊,作為城鎮化建設的示范點,前來取經的觀摩團隊把這個曾經封塞一隅的山村變成了新意別具的文化景點。社區“地處17平方公里的龍鳳湖旅游度假區,規劃占地510畝,可容納1100戶、4000余人。目前已建成房屋235套,西崗村36戶人家已整村搬遷入住,其余房屋也已分配到戶。”住宅都是公寓樣式,分客廳、臥室、衛生間、廚房,也有廚房建在院子里的,獨立一間。村民說,除有個別老年人在山里老宅住慣了,搬到新家還不太習慣之外,年輕人都很喜歡這別墅式的新家。他們曾經外出打工,見識過城里人的生活,夢想成為現實,當然高興了。

    據黨支部書記張自賢介紹:社區里還有業余劇團、舞蹈隊,曾經參加過歡樂中原演出。村圖書館有幾千冊書,每個村民組還有農家書屋。這個社區建成后要容納4個行政村的村民。完全本著村民自愿的原則,老住宅搬遷一戶拆一戶。新住宅分為240、250、260平方米三個檔次,每戶占地2.98分,樓上樓下一共6間。房價15萬元~16萬元,政府補貼3萬元,有困難的提供3萬元貼息貸款,3年還清。牛不養了,羊也不養了,不少人家做起了土特產生意。眼下全村有農家樂24家,一號院的李瑞霞,安排了49個人就業,一年營利不下80萬元;盤古山莊的王偉,安排30多個人就業,一年營利也有七八十萬元。其他的幾家年平均收入在30萬元左右。村里每年還有100多人到外地打工,天南地北干啥的都有。沒外出的村民農閑時有搞運輸的,有種食用菌的,家家無閑人。

    張莊行政村共有6個自然村,舊村落傍著石龍溝、孫溝、曹八溝三岔水。曹八溝水最好,社區前邊修有攔水壩,楊柳槐花,清香浮動。小曹八溝上源的山泉建有吃水井,供460多人飲用。孫溝也建有泉井,供120多人飲用。

    據1986年《平頂山市舞鋼區水庫志》記載:“曹八溝源于尹集鄉廟崗,向西北流至王找莊與螃背山來水龍湯溝匯流后又稱禹王河,在朱洼村大禹王入滾河,長約13公里。”

    石漫灘水庫重建蓄水后,與之隔山分嶺的石龍溝、龍潭溝、湯溝直接注入水庫,不再與曹八溝交匯。這幾道支溝中,石龍溝位于最東側,上源出在西螃背山北坡,上源有兩個比較大的山泉,建壩蓄水供130多人飲用。與之隔道嶺的龍潭溝是一道常年溪溝,平時水量在20寸管左右。溝中約30戶人家120多人,埋管自流,飲用很方便,沿河的莊稼都能澆。自溝口往里去,3公里到山根兒,樹大林密,巖隙多細泉,天再旱,水量不減。趙家自然村南的溝中有處溫泉,寸管水量往上冒,四季不息。再翻一道嶺往西,流經于老溝自然村的是一條季節河溝,村南建有水壩,水面兩三畝、水深兩米多,壩下有大口泉井,埋管供120多人吃用。位于最西側的是湯溝,湯溝自然村下也建有水面兩三畝、水深不足兩米的攔河壩,因為是死水,不能吃,只能澆地。石龍溝水在張村境內匯入水庫,龍潭溝、湯溝在康莊自然村東交匯后流經劉先莊、王找莊散入石漫灘水庫。(圖片由舞鋼市委宣傳部提供)(曲令敏)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平頂山日報 2012-05-0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