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山(舞鋼市委宣傳部提供)
據(jù)《舞鋼市志》記載:“淃河為境內(nèi)北部主要河流。發(fā)源于廟街鄉(xiāng)西南部的四頭垴山,曲折向東北流經(jīng)廟街水庫。向北經(jīng)八臺至彥張村西北入舞陽境,再向北至朱耀環(huán)村轉(zhuǎn)向東流,稱三里河,至棗林鄉(xiāng)(現(xiàn)為棗林鎮(zhèn))三里店成為舞鋼市與舞陽縣的界河。向東流至張營村入西平縣稱小洪河,又稱草河,向東南流至合水,匯入洪河(即滾河來水)。主河道長51公里,寬30~50米。流域面積327.7平方公里,多年來平均流量為2.7立方米/秒,年徑流總量8502萬立方米。其中四頭垴到奶母營段長約21公里,流域面積8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2367萬立方米,年均流量0.75立方米/秒。”
“淃河原河道即八里河,在安寨鄉(xiāng)栗園東與葦河合流,向東入西平縣境。元順帝至正年間(1341~1368),在舞陽縣卸甲店鍋垛口處修壩,改甘江河北上入澧河。自此,卸甲店以東甘江河故道斷源無水。1932年5月,舞陽縣縣長竇瑞生請準以工代賑疏浚梁八臺西河道,從梁八臺南大堰改淃河北上,至舞陽縣朱耀環(huán)村南注入甘江河故道,時稱新淃河。因距舞陽縣城三華里,又叫三里河。”爾后,淃河之稱僅限于四頭垴至朱耀環(huán)村一段。淃河支流繁多,比較大的有葦河、東泥河、馬河、總泥河、賈彬河、徐總溝、水泉溝。
汽車快速駛過葉舞高速公路,右側(cè)淺山若斷若續(xù),一座座清淺得不成氣候。近年開礦掘出的土石有序堆放,成大小不等的梯形丘山四五座。時短山嫩,草木稀疏,一眼就能看出不是自然生成的。真山才有真水,到雨季,浮水自高處紛披而下,平日里滲水成泉、成溪,那是河流不涸的源頭。
為訪河源,2006年10月,與同事王崗一同前往,自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廟街一路向西南,過葛莊水庫,有自然村名紅石崖。幾道山溪在村里匯聚。多日少雨,穿村而過的河溝明水很小,沿岸的莊戶人家石墻瓦屋或平房,門里院外,木葉半凋,雞狗閑散,只有小片菜地是綠的,看上去小日子很是簡樸清寒。
走進一戶人家,遇到一位80多歲的老人家,他說門前的溪水漲起來很猛,碾磙大的石頭都能沖好遠。上面山上有國營林場,樹大林深,保水,冬天也不會斷流。他家主屋正對著河溝。老人住左側(cè)廂房,兩間,他住里間,外間是廚房。燒柴草的鍋灶,籠、箅、鍋蓋、鍋鏟、菜刀、刷子等一應(yīng)炊具,無論掛在墻上還是擺放在簡易櫥柜里,無不潔凈清爽,井井有條。老人簡陋的床板鋪著兩條麻袋,麻袋下面是麥草,枕頭是一塊方木。兩雙鞋,并排放在床底下。一把桑杈和一把竹掃帚豎在墻角兒。老人的腰彎了,臉上的笑容很燦爛,他說他還能下地,種了一輩子地,習(xí)慣了。我心中默然,對這山這水這方人煙生出無盡的感念。
出紅石崖村西行不遠,有溪溝自右岸岔向四頭垴山。山坳里有眼茶杯粗的常年泉,砌井埋管,供30戶人家吃用。溢水下自成溪,水幅不足一米,水流很急。溯流而上,樹漸大,林漸密,水氣氤氳,蒼蒼裸枝也瑩潤。望見山頂時,相機沒電了,向?qū)дf冬天沒明水,再往前走,除了樹還是樹,過去就是方城縣,別上了吧。下山途中,司機師傅采到巴掌大一棵靈芝,大家興奮不已。
折回谷底,順著纏繞溝谷的蜿蜒山路上行,腳下沙石泥土交替,一會兒平坦,一會兒陡峭,最終消失在一大片橡樹林里。果然樹高參天,合抱不住。林下溝邊擠擠擁擁的是香茅和帶刺的野薔薇。河溝干透了,亂石難行,王崗在前面開路,一行人折向左邊的橫梁山。山不高卻陡,手腳并用,登上山頂,汗透了衣衫。穿過一大片柔枝青嫩的連翹,海拔238米的九龍山就在眼前了。天藍氣清,一望十幾里,近在眼前的是東邊的葛莊水庫,北邊遠些的是小石漫灘水庫,再遠些是廟街西邊的紅衛(wèi)水庫和南邊的廟街水庫,如鏡、如佩、如玉環(huán)。
九龍山多象形石:牛魔王石、美猴石、仙桃石、餓虎石、大象石、海豚嬉戲石、群鯨鬧海石等,無不惟妙惟肖。那天急著去看聞名已久的蛋石景觀,也不嫌橫梁山北坡刀削斧劈一樣險,幸有長草、長藤為繩索,大家相互援手,蛇鉆猴行下得山來,在那片靈性的石頭家族中間消磨了一個時辰。高天朗朗,長風(fēng)悠悠,山上是不記年的荒蠻石頭,山下是一歲一熟的好大一個秋,人在其間,千孔百竅都盈滿了秋色與風(fēng)聲,竟忘了早已過了午飯時間。一眨眼五六年過去,回想起來,那天見過的象形石,除了上面這些有名號的,還有里溝最上端山埡處那垛巖石小貓,一眼閉,一眼睜,兩腿中間一條縫,尾巴指著橫梁山。還有下山的時候遇見那只灰?guī)r小狗兒,全頭全尾,表情豐富,堪稱造化神功。
據(jù)廟街鄉(xiāng)水利站站長高山介紹,葛莊水庫建成于1964年,興利庫容19.5萬立方米,水面100畝,設(shè)計灌溉面積1000畝,蓄存來自葛條溝、里溝、大蛋溝、小蛋溝的雨季浮水,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水產(chǎn)養(yǎng)殖、觀光旅游等綜合利用的小(Ⅱ)型水庫。2012年投資248萬元除險加固,攔蓄山水,澆灌良田,是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