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名人名家 >> 逸聞趣事 >> 瀏覽平頂山

愛國文人劉燮的故事

2013/11/4 14:58:39 點擊數: 【字體:


    劉燮,字理臣,號仙島,是全國勞動模范劉嘉的堂兄,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生于湛河區曹鎮鄉五虎劉村,卒于1947年。

    五虎劉現存《德教碑》記載:劉燮是“清庠生”,民國時期是寶豐縣的“充邑文獻委員”。其曾祖父亦原公,系文林郎充尉氏縣教諭,其祖父騁先公系貢生,其父金煜公經史精通。劉燮受到家庭良好的文化熏陶,“識高學優”,“詩詞歌賦天成妙手”。民國三年(1914年)應聘到寶豐縣城參與創辦寶豐縣高等學堂,并任教。碑文記載:“夫子德高望隆,在寶城創辦學堂數年之中聲教泱溢”,“以大道為宗旨,以培養人才為前提”,“編歌詞數十篇,言淺意深以教弟子。尤其所作回文七言律,按平聲三十韻,每韻一首,無題詩數十首”。

    時時不忘教育學生愛國

    《德教碑》記載:“夫子慨國家之多難,急欲起而拯救,適革命軍興即暗中響應。”具體為革命軍做了些什么,因缺乏史料,不敢妄加推斷。但《五虎劉教育發展史》卻比較詳細地記載了劉燮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民國六年(1917年),劉燮返鄉創辦寶豐縣第一所初等學堂——五虎劉初級學堂。校舍占他自家宅院。院內5間房子,4間做教室,1間先生住。院內空地不小,開有操場和花園。學生70余人,教師就他一個。課程開有國文、算術、修身,大點的學生還開有歷史、體育、音樂,要求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他經常自編詩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地球上勢如何》:“地球上勢如何,東西洋強國多。英與法,德與俄,北美合眾國,勢力最紅火。東洋小日本,如今也不弱,變法三十載,居然敗強俄。英人與胡氏,都想把中國大好河山來分割。中國人知不覺,游蕩蕩,笑呵呵,比如燕在幕上飛,又如魚在釜中過,只知我且樂。生前一杯酒,全不料四面都是楚人歌。真可嘆,猛地一聲炸彈響,大夢未醒人頭落。”

    劉燮愛國情深,信手拈來都是愛國主義教育素材。校園里引種幾棵德國槐,春天開白花。老先生即抓住花的顏色特點賦詩一首:“德國槐春日開,璀璨如白玉臺。我國槐秋日抽,皎潔似登黃金樓。同是槐樹兩樣色,可見草木也愛國。草木愛國因愛種,吾人奈何不猛醒。”老先生怕學生不明其意,特別注釋:“德國人是白種人,中國人是黃種人,樹也愛它的種族。”春天里,老先生組織學生放風箏,也借此教育學生。寫詩道:“風箏風箏早有其名,近看紙糊遠看風箏,飛到東洋去,打敗日本兵!”

    劉燮一生不求名利。鄰村彭莊靳子明當上代理縣長之后,要他到縣上任職,被他拒絕。他寫了一篇小品文《說菊》表明心跡:“當春光蕩漾,草木向榮之日,而菊卻逍遙在東籬之下。是時,人皆知有桃李而不知菊,菊也不求于人。及乎春光既去,景況全非,霜雪既降,木葉凋零。向日爭榮斗妍皆與秋草同期蕭條,獨菊孤芳自消,清香瘦影,楚楚動人。”

    思想言行影響堂弟劉嘉

    劉嘉自幼家貧,免繳學費跟著堂兄劉燮讀書至15歲。劉燮的思想對劉嘉影響很深。劉嘉10歲那年,劉燮因對地方民團搜刮民財不滿,仿武松打虎新編話劇《打吞錢獸》。劉燮讓劉嘉演武松。受劉燮啟發引導,劉嘉對“吞錢獸”滿腔憤恨,帶著感情演武松,演出了英雄氣概。每次演出,臺下都是一片喝彩聲。70年后劉嘉憶及此事還十分感慨,寫詩道:“偶憶童蒙演新編,曾扮武松把獸拴。七十年前過去事,晚年言行何能偏?”

    劉嘉回憶說,劉燮對他影響最深的是兩個字,一個是“仁”,一個是“人”。劉燮講“人”字的一撇一捺像人的兩條腿腳,頭要頂天,兩只腿腳要站穩,做人要頂天立地。關于“仁”字,劉燮講“仁者愛人,人要有仁義之心,多做善事,多關心別人。”劉嘉艱苦創業,事業頂峰時擁有百萬資產。他卻住草庵,節衣縮食,過著極其儉樸的生活,把錢省下來為村民辦很多好事,最后又把百萬資產全部捐獻給村集體。這種奉獻精神不能說沒有劉燮的影響。(丁文浩)【原標題:愛國文人劉燮】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平頂山日報 2013-10-30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蘇軾與烏臺詩案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