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記 >> 瀏覽平頂山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張良故里 魅力張店

2013/12/30 9:45:58 點擊數: 【字體:


    近日,郟縣李口鎮張店村被住建部、文化部等部門評選為中國傳統村落。張店村是“漢初三杰”之一張良的故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畢生輔佐劉邦成就西漢大業,功成退隱,被后人尊為“謀圣”。張店村漢代就建有張良廟,又稱留侯祠。其后裔一支明初尋根問祖,遷返故里,建房筑寨,守護張良廟,四時祭祀。至今村里仍保存有提督府、西官宅等明清建筑群,均是張良后代的住宅。

     1月9日上午,記者帶著一種好奇、向往和崇敬的心情探訪張良故里———郟縣李口鎮張店村,它位于市區北7.5公里的馬鞍山下,郟縣縣城東南25公里處,該村南依馬鞍山(又稱張寨山),北臨汝河,左鳳崗,右紫云,山拱水護,當地人稱之為龍鳳之地。

    記者一行數人迎著冬日暖陽來到張店村村口,只見一座高大巍峨的牌坊呈現在眼前,牌坊上由中國古建筑學會會長羅哲文親筆提寫的“西漢留侯,張良故里”八個大字熠熠生輝,與李口鎮上的子房街遙相呼應,使人真切地感受到張良家鄉的韻味。

    A 張良故里

    據《史記·留侯世家》載:張良在韓國城父(今寶豐縣李莊鄉)。秦滅韓置潁川郡,漢繼秦改城父為父城關置縣。張良為潁川郡父城縣人。

    袁宏《后漢紀》載,朱寵初任潁川太守,宴群吏,問功曹史鄭凱曰:“聞貴郡山川多產奇士,前賢往哲,可得聞乎?”凱對曰:“留侯張良,奇謀輔世,玄算入微,濟生民之命,恢帝王之略,功成而不居,爵厚而不受,出于父城。”

    據有關專家考證,漢代之父城縣轄今寶豐東部(現我市寶豐縣李莊鄉有一個父城社區)、郟縣東南部和平頂山市區,即寶豐縣城以東,紫云山以西,汝水以南,沙河以北廣大地區。縣治在今寶豐縣李莊鄉古城。縣治東南十里馬鞍山北麓今稱張店者即為張良故里。唐《括地志》載:張良,汝州郟縣三十里人。1980年版《辭海》載:張良,今河南郟縣東人,即指此地。

    記者在李口鎮文化站副站長劉克勝的陪同下走進了張店村。據該村常年收集張良文史資料和歷史傳說的張振洋老人介紹,張良輔佐劉邦,為建立西漢立下汗馬功勞,成為一代名相,漢代曾在其故里張店村建“留侯祠”。此地處于大道要沖,過往旅客、達官貴人、文人騷客前來拜謁者絡繹不絕,留下不少翰墨碑刻。宋代的包拯、王安石、蘇東坡曾在張良故里留下詩文佳作。

    2006年2月13日,張店的一個重大發現引起眾多學者關注。張振洋在張店村小南門內廢墟中,發現一塊紅石石刻,這是村民楊侖3年前從自家房基中挖出來的,石面上是諸葛亮拜謁留侯廟瞻仰張良像后所寫的一篇短文。時間是建安六年,書體為漢隸,被稱作“漢代石刻”或張店“漢石刻”。石刻共6行,57個字,內容為:“亮攜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賢宗,觀地勢不嚴,然清靜秀逸,乃龍鳳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帝王之師。吾輩嘆之,效之,敬之!”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周俊杰在鑒賞過該石刻的拓片后認為:“年輕的諸葛亮乘興所書的數十字,使我們感受到了其文之暢、其書之精、其情之誠。”目前,張店漢石刻拓片已被收錄至《中原文化大典·書法典》。

    元代統治者忌諱張良的才氣,故把“留侯祠”毀掉,以斷其靈根。明末,張良的后裔張保重返張良故里尋根問祖,在留侯祠的遺址上重建了張氏祠堂,前殿五間為主體建筑,翠瓦飛檐,古雅素樸,內塑張良塑像,可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風采。

    73歲的張振洋和村里的老人們至今還能回想起1958年以前,張店村留侯祠主體建筑的模樣。張振洋老人說:“當年祠堂內的兩棵古柏有兩三丈高,粗的三四人才能合抱住。1958年秋天,村里大煉鋼鐵時,這兩棵古柏被砍掉,祠堂也在那年被毀掉了。”

    B 張良傳說

    張店村里至今還流傳這樣的民謠:“磕花棍,磕、磕、磕花棍,花棍長說張良,張良生來命太強,克死爹克死娘,克得家破人又亡,弟死不埋怨秦王,一心要殺秦始皇……”“磕羊角,磕、磕、磕羊角,咱倆來把張良說,說張良道張良,張良真是不尋常,身瘦小力不強,長得像個大姑娘……”

    記者一行跟隨張振洋來到張店村北,張振洋指著一條三四米深、近十米寬的大土溝說,這條溝名叫跑馬溝,傳說是張良馴馬的地方。村邊還有一條溝名侯馬溝,是張良喂馬的地方,村西芝河中有一個水域寬大的深水潭名叫濾馬潭,傳說是張良洗馬的地方。

    張店村南的馬鞍山上有一塊巨石形似太師椅,相傳是張良吹簫的地方,后人稱之為品簫石;馬鞍山上還有處觀音石,傳說觀音常常來此聽張良吹簫,久而久之,石頭上留下了觀音的相貌。

    1月9日下午,記者在張店村看到一個名叫張紅旗的年輕村民,與六旬老漢邢寶德在下一種奇特的棋,該棋的棋盤由內外三個方框組成,三個方框的四角四邊相連,粗看起來簡直就是一個小蜘蛛網。張店村民稱之為“擺山”。

    記者在張店村一口古井邊的石板上看到一幅石刻的擺山圖形。張店的擺山游戲相傳是根據張良的排兵布陣圖演變而來,由此延伸的擠羊角、擔扁擔、抓特務等游戲也廣泛流傳于古父城地區(今郟縣、寶豐、魯山、衛東區等地)。

    擺山在當地有很強的生命力,不論是田間地頭、街上門前,冬日暖陽下,夏季樹蔭底,都可以殺一盤。其間,主動方會說:“叫你三盤不能贏。”對方就會說:“來吧,張良的布陣法你還沒有學會。”2011年12月31日,郟縣李口鎮的第一屆“張良故里杯”擺山大賽有數百人參加,影響廣泛。

    據了解,每年農歷四月初十,是古時傳下來的留侯祠廟會,又稱小麥會。這天據說是張良的生日,家家戶戶吃面條。過去村里還要演幾場戲,劇目大多和張良有關,如《鴻門宴》、《霸王別姬》等。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平頂山日報 2013-01-1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