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五千年以前,黃帝族和炎帝族在阪泉地方發生了沖突,在今河北省南部打了一仗。結果.炎帝族被打敗。當時,夸父族是炎帝族的一個部族,被黃帝族的一名大將應龍追趕西逃。到了靈寶西原,正遇炎熱的夏天。加上久旱無雨,人們饑餓難忍。這時頭人夸父也不幸死亡。夸父族的人決定在這山腳住下來。大家共同把夸父葬在這座山下。他們從此就在這里勞動生息。因而,也就稱這座山為“夸父山”了。
夸父族的“圖騰”,信仰是桃樹。他們對桃樹無限的崇拜,只準栽培,不準砍伐,久而久之,這里桃林滿山遍野皆是。桃林也就因此而得名。
夸父族的后代,為他們的祖先編造了一個神奇的故事,叫做《夸父追日》。這個故事見于《山海經》一書。書中記載:“在遠古時代,北方有個巨人(也有人說是巨人族)叫夸父。他住在北方一個荒涼的地方,叫‘成郗戴王’的山上。夸父打扮得很奇特,雙耳掛著兩條黃蛇,手里拿著兩條黃蛇。他生性愛探求。一天,夸父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想看太陽究竟是個什么樣子。于是,他邁開長腿,象一陣風似地跑起來,一會功夫就跑出幾百里。這樣,夸父追呀,追呀,一直追到禹峪(也稱虞淵),太陽落下的地方。太陽落下后象一團火球,把夸父烤得口干舌燥,渴得要死。他趕快跑到黃河去喝水,黃河的水不夠喝,他又趕到渭河,渭河的水也全被他喝干了,還不止渴。無奈只有返回北方的大澤。那里有許多水可以解渴。不料,夸父還未來得及趕到大澤,就渴死在途中。夸父死的時候,扔掉手里的拐杖,拐杖落下的地方,變成了結滿鮮桃的一片桃樹林。夸父的尸體變成了一座山,后人稱之為夸父山。成語“夸父追日”就來源于這個神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