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儀(約公元608~公元665)字游韶,唐代詩人,陜州陜縣(今河南三門峽)人,家于江都。貞觀初,擢進士第,召授弘文館直學士,遷秘書郎。唐高宗時供職門下省,頗受高宗和武皇后的賞識。龍朔二年,成為宰相。后來高宗不滿武后跋扈,上官儀向高宗建議廢后,高宗亦以為然,由上官儀草詔,武后涕泣陳請,事遂中綴,自此武后深惡上官儀。麟德元年(664年),上官儀被誅,家產和人口被抄沒,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時被誅殺。唐中宗李顯即位時,才得平冤,被追贈為中書令、秦州都督、楚國公、以國禮改葬。肖像列入凌煙閣,牌號是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兼弘文館學士、楚國公。
上官儀的詩清絕雋永,綺錯婉媚,頗見風骨,被當時的士大夫所效仿[1],以“上官體”傳世。《入朝洛堤步月》是代表作。上官儀又歸納六朝以來詩歌中對仗方法,有“六對”、“八對”之說,對后世律詩的形成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