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州這片渾厚的土地孕育了許多才子佳人,初唐曾身居相位的宮廷作家、“齊梁余風”的代表詩人、以“上官體”傳世的上官儀,就是其中之一。
上官儀生于公元608年前后的陜州(今陜縣),后遷居于江都(位于今安徽省天長市東南25公里秦欄鎮(zhèn)官橋街道)。生于那個時代的人似乎都要經(jīng)歷一番苦難,因為主政的隋煬帝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這個以弒父而登上帝位的昏君驕橫奢侈、兇狠殘暴,以致民不聊生、天下刀兵四起、江山風雨飄搖。他的統(tǒng)治導致了宮廷斗爭的殘忍激烈,身為江都宮副監(jiān)的上官儀的父親上官宏,在一場斗爭中被仇家將軍陳棱所殺,當時上官儀尚且年幼,在好心人的幫助下遠走他鄉(xiāng),藏身寺廟,這才躲過追殺。
隋煬帝的昏庸殘暴最終換來了隋王朝的覆滅,其本人也落得身死江都的下場。唐朝的建立,使上官儀結束了東躲西藏的流浪歲月,童年的苦難經(jīng)歷磨礪了上官儀的意志,使他擁有了同齡人難以企及的成熟和智慧。曾經(jīng)清靜的寺廟生活,使他得以精研佛經(jīng)、飽讀史書,也寫得一手花團錦簇的文辭。
“學一身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有大濟蒼生之志的上官儀,絕不甘心空懷一身濟世之才而終老民間,他要在帝王家一展云天抱負。貞觀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執(zhí)政,上官儀不費吹灰之力就考中了進士,且名列全國第三,從此開始了他傳奇而又悲情的宦途生涯。
考中進士的上官儀被唐太宗御筆親點為弘文館直學士,一心想有所作為的他在這個搞學術研究的職位上做出了斐然的成績,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晉書》就是他在此任間編修的。上任不久,他就以卓越的才情被唐太宗提升為遷秘書郎,專管校對皇帝的詩文。太宗十分偏愛這位德才兼?zhèn)涞哪贻p侍臣,每次群臣宴會,都要讓他作陪。這時候的上官儀可謂少年得志,順風順水。太宗駕崩,高宗臨朝,上官儀供職門下省,又頗受高宗和武皇后賞識,龍朔二年(公元662年),他被賜加銀青光祿大夫、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兼弘文館學士,成為宰相,獲得了讓世人羨慕的富貴和榮耀。
造化弄人,有時候突出的優(yōu)點也會成為要命的“缺點”。上官儀飽讀儒家經(jīng)史子集,滿腦子忠君為國思想。他剛直敢諫,視死如歸。當他看到懦弱的高宗李治常被跋扈的皇后武則天左右,且黑白顛倒之時,便毅然決然地向高宗建議廢后,并親擬草詔。上官儀哪里知道,他遇到的是一個空前強悍,且后來成為千古第一女帝的女人。面對廢后的危機,這個心機深藏的女人在高宗面前涕泣陳情,最終使優(yōu)柔寡斷的高宗對廢后一事不了了之,而此事卻為剛直的上官儀及其家族帶來了滅頂之災。
羅織罪名,戕殺異己,一直是武后慣用的伎倆。麟德元年(664年),上官儀被許敬宗告發(fā)與廢太子梁王李忠謀反,上官儀以“離間二圣、無人臣禮”獲罪被誅,家產(chǎn)和人口被抄沒,其子上官庭芝也同時被誅殺。中宗即位后,因上官庭芝之女上官婉兒為昭容,對上官儀父子有所追贈,繡像凌煙閣,追封楚國公。
上官儀一生寫詩無數(shù),他的詩清絕雋永,綺錯婉媚,頗見風骨,被當時的士大夫所效仿,時稱“上官體”。他歸納六朝以后詩歌的對偶方法,提出六對、八對之說,對律詩的定型起到了促進作用,使后來學詩的人有了范本可尋,推動詩歌形式走向了規(guī)范!度氤宓滩皆隆肥巧瞎袤w的代表作,《全唐詩》錄其詩1卷。作者:高鵬遠【原標題:閑話上官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