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祝壽習俗
2013/12/25 18:00:0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解放前沿古禮,老人過六十歲,即開始“做壽”(祝壽)。晚輩在長輩壽辰之日,衣冠整齊,設宴,放炮,奏鼓樂,讀祝文,舉行拜壽禮儀。
拜壽儀式:尊長坐正中堂首席,宴席排開,六親、好友入席,放炮,奏樂。司儀(贊禮)唱贊詞,晚輩讀祝壽文,并八拜九叩行磕頭禮。
壽禮:女婿備食盒,內裝壽糕、壽饃、油果、壽桃、壽面、壽酒等;一般親戚送油炸食品,蒸棗糕、壽果等。壽宴一般比較豐盛,有“十三太保席”、“八仙慶壽席”等。有錢人家有時借為老人做壽,大講排場,大宴賓客,收壽禮、財物無數,影響波及整個村、鎮。
解放后,一般人家做壽和解放前大略相同。壽筵場面視自家的情況,量力而辦。做壽這天,親戚、好友、鄰居,拿著壽禮來祝賀,主家宴席招待。女兒、女婿、外甥女的禮物除條肉、掛面、點心外,還講究十件:兩個大壽糕(自家做的禮饃、棗糕)、八個花饃,形狀多如壽桃、佛手、石榴、蓮花等。是日招待客人,多由兒子、兒媳承擔。本家兒子一般沒有壽禮。做壽的宴席,少則幾桌,多則幾十桌。席間,客人不時說一些祝壽的吉利話。宴畢,晚輩們及親戚向老人叩頭(今改為鞠躬)行拜壽禮,爾后相互道別。
如遇80歲以上的高壽生日,其壽禮還要有3個大炮,一掛小鞭。有的家還要請樂隊吹奏喜慶的曲子。80年代以來,城鄉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做壽又賦予新的色彩。有的家除宴席外,放錄音,放錄像,舉辦家庭舞會以示慶祝。壽禮也多了內容,有的送電褥、電熱杯、茶葉、名煙,以及收音機、衣料等。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