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三門峽 >> 三門峽風情 >> 民間習俗 >> 瀏覽三門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盧氏槲包

2013/12/28 10:06:23 點擊數: 【字體:

 

盧氏槲包   


    盧氏縣流傳著一首民謠:“麥兒熟,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雄黃酒烈艾葉香,香草袋子掛脖上;花花禡兜蓋肚皮,家家槲包香又香。”槲包是盧氏人世代相傳的傳統節日食物,同樣具有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之意。

    槲樹屬櫟樹科,與樺櫟樹(能生長木耳的樹,或叫橡子樹、柞樹、櫟樹)、毛栗樹、青岡樹同科,木質堅硬,可蓋房用。槲樹的葉子寬大,形如人的手掌。每年農歷三月下旬開始發芽生長,到四月下旬長老。這時候的槲葉,透出一種谷香的味兒,當地人便將其采回來,除包制槲包之外,還可以在蒸饅頭時作為籠布鋪在篦底,蒸出的饅頭也有香味兒。

    首先是采摘槲葉,每年農歷的四月下旬,當槲葉長成后,顏色由淺綠變成墨綠,并具有一度的厚度和硬度,人們便上山采摘。到了農歷五月初二或初三晚上,將米和豆、棗、栗等用水泡在盆里,第二天上午再將槲葉放在鍋里煮熟,其作用是為了消毒,之后拿到河里搓洗干凈,這樣就可以包制槲包了。

 包一捆槲包要經過八道工序,一般要兩個人來完成。先將五六片槲葉的大頭相摻著鋪在左手掌上,再將小米、豆、栗子或棗兒均勻地放在槲葉上,然后折疊槲葉,將其變成長條形的單扇槲包,交給另一個人,再包第二扇。等第二扇包好了,另一個人就將兩扇槲包合在一起捆扎好,平放起來。扎槲包的繩子也有講究。他們并不用麻繩或其他繩子,而是采槲葉時將槲樹上新長出來的槲薹折下,剝下槲葉皮,用手撕成槲葉筋,然后與槲葉一同煮熟,用它來扎槲包,既結實又衛生。

    吃槲包像吃粽子一樣,可以拌紅糖或白糖。據了解,干槲包還有藥用的功效。曬干的槲包,用開水沖服,可以治小孩兒夏天腹瀉。

    在盧氏,端午節還有相互贈送槲包的習俗。端午節早晨,女人們將剛出鍋的熱槲包拿幾抓兒送給鄰居,鄰居也會將自己的槲包回贈過來。在小鎮或縣城,由于在單位上班的人不具備做槲包的條件,但端午節這天早上,他們同樣可以收到老百姓用小竹籃提來的槲包。他們吃了這家吃那家,可以品嘗到多家的槲包風味,槲包也可以作為禮物捎給親友。

    近年來,槲包作為一種特殊食品也逐漸成為商品而走向了市場。一些有經營頭腦的山里人,在端午節前夕,專門包制一些槲包拿到城里出售,很受城里人喜愛。如今在三門峽市、洛陽市、南陽市以及西安、渭南,端午節前后都有槲包上市。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下一條:韓文公祠廟會上一條:祭灶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