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門峽靈寶,上粱一般指架木的中粱而言。上粱時間,多選用卯,辰時,即上午5 9時,取“旭日東升”之意。上粱之日,主人打掃庭院,給新屋明柱貼對聯,檁頭上貼斗方子,上寫“吉星高照”等語。親友攜帶禮品——煙、酒、雞蛋,中堂、對聯、鏡框或彩帳以及鞭炮等物;有的還帶上油炸獻食前來祝賀,俗謂之“澆粱”,主人設宴款待。
在縣西是用酒澆粱,將中粱放在馬腳上(即三條腿木杈),主人面對中粱焚香叩頭,然后用酒順著粱的兩端,來回澆奠三遍;接著,親友照澆。最后由木工用斧子在粱中央砸入七條新針驅邪。縣東是用水澆粱,謂水能克火,可免火災。當中粱架于房上之后,一人用半桶水從粱上潑澆下來。
不論縣東縣西,中梁上都系有紅朱砂布袋,袋里裝有五谷,取“五谷豐登”之意。在系朱砂袋的紅線繩上再按東西方向別進一雙筷子,筷與“快”同音,取“快發家致富”之意;而東西方向,則取“東西”二字,意即拿著筷子能吃上東西。
澆粱之后,接著撒上梁饃,上粱饃如核桃大,里面包有小石塊,因石與“十”同音,取“十全十美”之意,拋灑時,還配有紅棗、雞蛋、核桃、花生、糖塊等小吃,一起朝粱上撒去,傳說吃到這些東西,可以免災,因之你爭我搶,擠成一團,同時鳴放鞭炮,歡慶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