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上午,首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之一、75歲的任孟倉,帶著自己的老伴,坐車從陜縣西張村鎮南溝村來到了三門峽市區,把他新近創作完成的兩幅剪紙作品送給了
從南方回來的一位老朋友。老朋友要給報酬,樸實的老兩口說啥也不要,最后,老朋友只得象征性地給了幾百元:“你老人家剪這也不容易,這算表達我一點心意。”
記者也看到了這幾幅剪紙:一幅是尺寸較小的紅色剪紙,兩只玉兔在歡快“私語”,一只鳳凰翹首“凝望”牡丹花。另一幅是尺寸較大的長方形黑色剪紙《上山虎》。只見“獸中之王”老虎正踩著
雜草向山上攀登,聽到旁邊一棵樹上小鳥的鳴叫,不禁扭頭張望……作品構圖飽滿有力,動物和植物造型生動傳神,洋溢著明麗、歡快的風格。
任孟倉告訴記者,今年是兔年,自己“剪”的兔子多一點。明年是龍年,他現在正收集有關“龍”的資料。
至于把這幅黑色剪紙《上山虎》送給朋友,一是象征朋友的事業經過艱難險阻,一定會像這只上山虎一樣,“精精神神地攀上高山,不斷向前發展”;二是黑色剪紙在全國并不多見,“象征著咱這
里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而且朋友在南方發展事業,任孟倉希望能借機把家鄉的黑色剪紙傳到南方。
2006年初春,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美術史專家薄松年,河南省民間美術專家倪寶誠等組成的調查組,選擇陜縣等五地作為調查重點,“尋找70歲以上的老藝人,收集散落在民間的老式剪紙
、熏樣或彈樣”。發現任孟倉家的黑色剪紙窗花時,專家們十分激動。因為,原來只在文獻資料上提到的“黑”窗花,終于讓他們在這個山溝里找到了。
專家們經過分析認為,陜縣屬于夏代衍生地,可能受夏代崇尚黑色、以黑色為正色的影響,所以認為黑色高貴、莊重。
任孟倉則從生活角度分析說:“黑色不光好看,還耐曬,貼上一年都不褪色。要是粉紅紙,很快就褪成白色,不好看了……”
2008年,任孟倉隨著三門峽民間藝術研究所來到北京奧運村,在那里,他天天邊剪紙邊“唱曲子”,引得中外嘉賓紛紛拍照留念;不少奧運會冠軍得主,得到他剪出來的肖像剪紙后愛不釋手,表示
要把剪紙與獎杯一起收藏……
如今,“見過大世面”的任孟倉,在享受邊剪邊唱的生活樂趣時,決心把這門傳統藝術推向新的境界。(尤黎明 張懿丹)(原標題:任孟倉:希望把黑色剪紙傳到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