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三門峽 >> 名人名家 >> 逸聞趣事 >> 瀏覽三門峽

宋之問渡江處

2015/1/5 10:28:21 點擊數: 【字體:

    俗話常說,文如其人,其實也并非盡然。因為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絕對正確的東西。這正如金無足赤、凡事不得盡興等等一樣。何況還有"逝者如斯夫"之說呢。

  原來,一切都不過如此,一切都在你有矛我就有盾的沖撞中迤邐著前行。

  話說得遠了,然而一用辯證法照一照,那就是"說遠"也還是為了說回來。

  唐朝神龍年間,詩人宋之問遭貶逐,流放瀧州(現廣州羅定縣)。一年后他不堪凄苦,私自逃歸洛陽。輾轉中曾經漢江,寫下了著名的五言詩《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其文其情細膩真切,動人魂魄,所以千古傳誦,成為他本人詩作中最優秀的篇章。

  但倘要套套"文如其人"的公式,那就有問題。宋之問是依附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的,他用自己的文采去換別人的口水,滿身都充溢著諂讒投靠的酸臭氣。這樣的人品在歷史的檔案中充其量不過一張反角的嘴臉而已。宋的好詩不多,其中《渡漢江》堪稱佳秀。但詩品人品竟為如此天壤,道理何在?我看至少有兩點:一是該詩表現的是詩人情操而非弄臣心態,思鄉之情又是人皆有之的。二是好從苦來,流放的艱辛玉成詩人寫出珍品。假如中宗沒有復位,宋之問仍為聲色狗馬紙醉金迷之徒,相信即便說是殺了他,他也是寫不出這首情動千古之詩的。

  我是漢江邊鄂西北小城老河口的人。宋的詩題名為渡漢江,寫到了我的母親河,引起了我追根溯源的興致。翻翻有限的資料,設身處地而論,詩人偷渡的一段漢江還真的極有可能就在我們老河口境內呢。想想看,詩人一路是不敢拋頭露面穿城越鎮而行的。因為他不僅是欽犯,眼下還是逃犯,是有前科的家伙,一旦抓獲,兩罪并罰,后果將不堪設想。但,走得離城鎮太遠不安全不說還會危及性命。所以他只能傍著官道徒步或以車以畜代步跋涉在鄉間。稍后的杜甫曾有"便下襄陽向洛陽"的詩句,可證當時從南至北過長江走荊楚,去洛陽的正道是在襄陽越界或分途。宋之問缺少杜甫的自由,他不可能也不敢按常規從襄陽走水路乘船逆白河經南陽入洛陽,而極可能在過長江后,走沙市、荊門、宜城、谷城、老河口、鄧縣、南陽、魯山、臨汝,由陸路一線進洛陽。他將在老河口折東北而行,因為若從此沿江再上已無路可去,而由此往正北在當年又是一條由荊州入司州的唯一官道,再不偏轉,那就會越走離家越遠了。因此他只能在老河口尋找過江渡口。這里是詩人歸途中距家最后也最近的一處渡口了。天塹一越,皇闕即近,故土可及,鄉情撲面,詩人長期壓抑而急迫的思鄉思親之情終于在漢江壯美的景色中迸發了,他是用一顆破碎顫抖的愛心賦寫出了一首千古名詩的。詩人最終如愿以償順利潛歸,可以想像,如此結局沒有朋友的幫助是不行的,沒有中唐前期懈怠的吏治當然更是不行,真是天遂人愿得可憐而復又可悲啊。

  《渡漢江》一詩因有漢江二字,引起我一通不著邊際的猜想,無非還是愛屋及烏一點真情的流露罷了。漢江是我們的母親河,母親的一切都是兒女們應該關注的,尤其是她那悠久美好的歷史更值得我們去研究、繼承和發揚。

  我沒有偉大的猜想,但我堅信一切猜想均包含有偉大。(蘆葦)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網(2006-02-0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