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三門峽 >> 走進三門峽 >> 印象三門峽 >> 瀏覽三門峽

三門峽歷史文化的五大特色

2013/10/10 16:57:51 點擊數: 【字體:

     三門峽的歷史文化具有歷史久遠、內涵豐富、特色鮮明、連接不斷等特點。全市共有縣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66處,其中國家級6處、省級25處、市級16處、縣級619處,館(庫)藏文物近7萬件。這些文物上自遠古,下至明清時代,綜合分析,有以下五大特色:

    一是新石器文化。在三門峽的新石器文化中有“三最”:其一,最具文化魅力的是澠池縣仰韶村,出土文物以彩陶為代表,又叫彩陶文化。以黃河流域為主的仰韶文化遺址多達5000處。其二,最典型的是廟底溝文化。由于該文化主要圖案以花瓣紋為主且不同于其他同期文化而被學術界命名為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我國已故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說:“仰韶文化諸特征因素中傳布最廣的是屬于廟底溝類型的。廟底溝類型遺存的分布中心在華山附近,這正和傳說中華族發生及其最初形成階段的活動和分布情形相像,所以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可能就是形成華族核心的人們的遺存……”其三,最大的遺址群是靈寶鑄鼎原聚落遺址。目前基本調查清楚的有34處,其出土文物的斷代認定正好與史書上記載的黃帝時期吻合,加之當地流傳的許多有關黃帝的故事傳說和至今仍延用的黃帝嶺、荊山、夸父山、蚩尤山等地名,學術界初步認定這里是黃帝部落統一中原的定都之地。仰韶新石器時代遺址和廟底溝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分別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二是西周文化。以虢國墓地和虢都“上陽”城遺址為代表。虢國墓地總面積32.45萬平方米,已發掘和探明的遺址多達731處。特別是第二次發掘和鉆探,弄清了國君埋葬區的規模和遺址數量,發現了兩座大型國君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絕倫的文物,是目前全國已發現的一處規模最大、保存完好、排列有序、跨越西周至東周之際的大型邦國公墓。虢都“上陽”城遺址總面積60萬平方米,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先后發現了具有明顯城市特征的城墻、護城壕、宮殿、供排水、作坊等遺跡,被專家確認為虢國都城遺址。這一發現,將三門峽的城市歷史上溯到3000年前。

    三是黃河文化。黃河文化是一個流域性的涵蓋范圍較廣的概念,但在三門峽地區具有四個明顯特色:第一,在黃河流經線上,三門峽是離黃河最近的兩個城市之一(另一處為甘肅省蘭州市)。不同于蘭州的是,在三門峽,黃河流勢平緩,水量增大,且兩面環繞城市,形成獨特的水城一體景觀。第二,在黃河入三門峽境內有許多著名的人文景觀,如鑄鼎原遺址群、函谷關、古陜州城、虢國墓地、仰韶村遺址、周桓王陵遺址等。古陜州城是離黃河最近的一座古城址,有2000多年歷史。第三,有中游向下游過渡段獨特的自然景觀,如黃河三門峽谷、白浪峽谷等。第四,有萬里黃河第一壩。壩區不僅有獨特的峽谷地貌,有中流砥柱、梳妝臺等千古名勝,還有大禹斧劈三門的神話傳說和唐太宗李世民題記等人文景觀,特別是作為治理黃河、利用黃河的大壩工程,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和勇氣的結晶,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四是宗教文化。佛教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圓寂后葬于熊耳山下空相寺,今有達摩塔及梁武帝蕭衍所題“菩提達摩大師頌并序”古碑為證。空相寺是曾與白馬寺、相國寺、少林寺齊名的河南佛都四大名剎。此外,義馬的鴻慶寺和市區的寶輪寺也曾是北魏和盛唐時代三門峽地區的著名佛教寺院。至今尚存降魔變浮雕和中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寶輪寺塔,其歷史藝術和科研價值極高。這三座古寺名跡是佛教文化在三門峽地區興盛和發展的最好物證。

    道教成教于東漢,但被道教尊為教宗經典的《道德經》卻是東周時期著名哲學家老子在函[FS:PAGE]谷關寫下的。《道德經》從1816年至今,各種西文版本已有250種之多,成為僅次于《圣經》之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世界文化名著。老子的《道德經》同函谷關一樣,名人、名著、名關已成為道家文化在三門峽留下的千古不朽的文化圣事。

    五是交通與戰爭文化。黃河走廊和崤山山脈并馳于三門峽南北兩側,這一狹谷地帶,自古以來就是中原與關中乃至大西北地區之間的交通要道,至少從有史證記錄的武王伐紂開始,3000年綿延不變。出潼關,過函谷關、雁翎關、硤石關,一條古道悠悠不斷,多少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在這條古道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在這條古道上,群雄爭霸,戰車轔轔,白骨累累,殺血成河。義馬有20萬秦兵的楚坑,在三門峽西和靈寶,近幾年又發現了秦漢時期幾千座埋葬陣亡兵士的墓葬群。至于秦趙會盟、假虞滅虢等家喻戶曉的故事,其實是一種軍事化戰爭政治化解決的翻版。

    上述五大特色只是三門峽地區古代文化的主要特征,希望三門峽后人認識我們的歷史,珍惜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財富,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考古(2010-3-2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