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三門峽 >> 走進三門峽 >> 印象三門峽 >> 瀏覽三門峽

梁武帝與達摩

2013/11/8 11:17:06 點擊數: 【字體:


    【達摩歷史故事 之三】

    佛教祖師達摩的遺骨,埋葬于三門峽陜縣西李村境內的熊耳山下,而立于達摩塔旁邊,由梁武帝撰文,題為“菩提達摩大師頌并序”的御碑,則向后人訴說著梁武帝與達摩的故事。
   
    據《中國佛學大辭典》注釋:達摩祖師是南天竺香至國香至王的第三王子,姓剎帝利,本名菩提多羅。幼年拜南天竺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羅大師,大師為其取法名“達摩”,意即志向通達。達摩跟隨般若大師學習佛門大乘教義,功成之后,大師讓他出外度人。他問大師:“應到何地傳化?”大師說:“當去震旦”,“震旦”指的就是中國。
   
    達摩遵從師命,從南天竺步行出發,漂洋過海,一年之后到達廣州。當時,佛教在中國極為盛行。廣州刺史蕭昂親自迎接達摩到衙內,奉為上賓。
   
    梁武帝蕭衍是個忠實的佛徒。他登基后大建寺廟,寫經造像,親自為良家子女剃度,賜給衣食,并以此為大功德。他得知天竺高僧已到廣州,便派大臣接達摩到金陵。讓達摩住進皇宮,行拜師大禮,敬為國師,并陪同達摩在京城游覽。一次,梁武帝問達摩:“朕自即位以來,造寺舍經,度僧不可勝數,有何功德?”達摩冷冷地說:“并無功德。”梁武帝很不高興,追問:“為何無功德?”達摩說:“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雖有,非實。”梁武帝追問:“雖有,非實,當作何解?”達摩解釋說:“此則有為之事,不是實在的功德。”梁武帝有追問:“如何是真功德?”達摩說:“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武帝又問:“如何是圣諦第一義?”達摩說:“廓然無圣。”梁武帝對達摩的說教很不滿,遂問:“對朕者誰?”達摩淡淡回答:“不識”,梁武帝大失所望。
   
    從此,梁武帝開始冷落達摩。達摩深知這位菩薩皇帝好大喜功,并非通曉佛理,再呆下去,更不投機,便悄然離開金陵。梁武帝聞報達摩不辭而別,遂生悔意,親自追趕,不見蹤影,懊悔而歸。
   
    達摩渡過長江,一路北上,遍訪名山古剎。一日,他來到熊耳山下,但見山頂佛光普照,鷹雕盤繞;山下一座古剎,梵宮流彩,松柏參天,暗嘆:“真是絕好去處!”就加快腳步,走進定林寺。行至經堂,見一高僧正高坐講經,聽經的僧人和百姓,擠滿經堂。更讓他驚奇的是,廳外有不少虎豹猛獸臥在地上,悄然無聲,好似專心聽講。這種人獸安然相處,聆聽佛經的場面,達摩從未見過。他斷定這里是佛山圣地,講經人必是世外高僧。于是,他動情地大聲叫道:“師傅,請收我為徒吧!”講經人正是定林寺主持元光大師。他正講到妙處,忽聽有人喧嘩,抬眼望去,見一高顴突眼,滿臉絡腮胡子的丑陋男子在叫喊,不禁動怒,隨手拋去一粒佛珠。達摩用口接住,不料,元光大師用力過猛,竟打掉兩顆門牙。元光大師說:“要我收您為徒,必須五官端正,門牙長出。”達摩會意,對元光大師說:“有朝一日,我定會回來!”遂走出定林寺,向東而行。路上,他聽說北魏孝明帝降旨建造永寧塔寺已落成,就轉道永寧,看了永寧寺塔,然后才去少林寺。在少林寺,達摩面壁靜思九年,獨創了中國佛教禪宗一脈,后傳法二祖慧可,再次返回定林寺。
   
    這時候,元光大師已經圓寂。達摩的禪學,已廣為流傳,受到尊重。達摩在定林寺傳法數年,前來拜師學習禪學的的弟子眾多,有史料載評:“大乘壁觀,功業最高,在世學流,歸仰如市”。后來達摩出游于洛陽龍門千圣寺,端然而逝。大師圓寂時,“神色無異,顏貌如常”,“壽150歲”,可謂“壽逾天地,化齊日月”。魏孝明帝聞報,親自到千圣寺瞻仰大師儀容,又親自送葬于熊耳山下。
   
    遠在南京的梁武帝,這時已悟出禪宗佛理的精妙,聽到達摩大師圓寂的消息,痛哭涕零,甚為傷悲。為表達對達摩的崇敬與懺悔,他以弟子的身份親自撰寫題為“菩提達摩大師頌并序”的碑文,在這篇碑文里,達摩大師不再是血肉之軀的人,而是真正的佛。碑文開篇寫道:“我聞滄海之內有驪龍珠,白毫色,天莫見人不識,我大師得之矣。”“大師以精靈為骨,陰陽為器,性則天假,智乃神與。”大師圓寂后的自然情景是“月暗禪庭,風迷覺路,法亮催折,惠水潛流”“地物變白,天色蒼茫,野獸鳴庭,甘泉頓竭”。當時的人為情景為“門人悲感,號動天地,泣流遍體,傷割五情,如喪考焉,如喪妣焉。”回想當年與達摩大師短暫的見面,梁武帝雖行過拜師大禮,而內心深處卻是以皇帝俯視臣子的心態對待達摩。相處數日,他連大師的俗家姓名、家居何地都不曾問過,只大概知道“大師諱達摩,云天竺人也”,“莫知其所居,未詳其姓氏。”感念達摩大師在佛學上的精深造詣與功德,梁武帝倍覺自己渺小。因此,深為當年與大師難得的見面,輕易的離別而懊悔,故在文中寫到“見之不見,逢之不逢,今之古之,悔之恨之。”并頌達摩“形同大地體如空,心如琉璃色如雪。”至今,還有個傳說,整個熊耳山就是達摩大師的睡像,這個傳說應該源于梁武帝“形同大地”的碑文。
   
    這座歌頌達摩豐功偉績的皇碑,高2.63米,碑首雕刻二龍戲珠圖案,立于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二月十五日,距今已1472年,歷經風雨剝蝕,但字跡仍可辨認,也正是這座皇碑證實了達摩大師葬身于中國熊耳山無可非議的事實,消除了海內外關于達摩大師去向不明,甚至葬身于異國的紛紜說法。如今,每年都有不少的海外僧人組團跨國越洋,到此尋根祭祖,進行朝拜活動。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三門峽市委統戰部(2011-10-1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