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三門峽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記 >> 瀏覽三門峽

義馬市鴻慶寺石窟

2015/12/23 10:27:47 點擊數: 【字體:

義馬市鴻慶寺石窟

    鴻慶寺位于義馬市中心東南14公里的常村鎮石佛村。石窟開鑿于北魏晚期,距今1500余年歷史。鴻慶寺原名“三圣廟”,唐圣歷元年(公元698年),武則天巡幸該寺,始改名“鴻慶寺”。歷經沿革,現存洞窟5個,佛龕46個,大小造像120余尊,浮雕佛傳故事4幅。其中的“降魔變”浮雕是國內發現同類作品中最大的一幅,有著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羅哲文等國家著名文物專家贊譽其是“中州文明,華夏之光”、“石刻精華,文物珍寶。”1963年,石窟被公布為河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家目前能見到的五窟,多屬北魏晚期開鑿,五窟中僅最北一窟為中心塔柱窟,其余四窟都是方形平頂窟,現依由北往南順序逐一介紹。 
 
  一號窟即窟群最北一窟,窟室較大,每邊約4米,窟中心鑿有四方塔柱,窟室和塔柱的前半已塌毀,后人用磚砌墻修補。塔柱上僅背后一面所雕龕像尚殘存,窟壁所雕大型浮雕佛傳故事尚多完整。 
 
  二號窟較小,窟內三壁各雕一龕,僅后壁及左壁尚遺有失去頭部的佛菩薩像,造型多為北魏中期較為寫實的風格。 
 
  三號窟較二號窟稍大,窟頂也塌去前半,經后人以石砌補,窟后壁與右壁各雕為一龕,左壁雕為三龕,一般認為是北魏晚期制作。在左壁龕上浮雕有北魏常見的維摩與文殊談道的故事,其中維摩居士安坐幾床上,神態自如的形象,表現得非常生動。后壁龕中央坐佛經后代加涂泥彩,致已失去原形。當1956年有關專家前往勘查時,此窟室內遺有隋或初唐雕刻的白石菩薩殘像一件,頭及上半身均已失去,僅余下段及須彌式座,但是仍不失為一件精美的雕刻品。 
 
  四號窟較三號窟略小,其結構形式是在中心蓮花之外,用四條斜線引向四角,將窟頂分成四個斜面形及外圍繞以幃幔瓔珞為裝飾,在每一斜面中雕有兩個對舞的飛天,構成一幅華美而又飄舞流動的天幕圖案,可惜全窟已被煙火熏黑,以致窟壁造像多已模糊難辨。 
 
  五號窟,即最后一窟,形似二號窟,但窟頂已全塌,經后來修復加固,僅見后壁有一龕一像,余均毀失。 
 
  鴻慶寺石窟五窟中,一號窟是其精華所在。因為一號窟內的浮雕佛傳故事,不論在規模上和造型手法上,都是國內佛窟雕刻中罕見的佳品。全窟壁及塔柱四面全為薄浮雕的佛傳故事,雕法簡潔,富有裝飾意趣,可惜的是窟的前部塌毀,僅余左右壁后半和后壁全部。在塔柱向內的一面,上部殘余部分,尚能見到浮雕有四只馴順的鹿跪在佛的腳邊靜聽說法,和左右側供養人行列的描寫。在窟的左壁雕出佛傳中“犍陟惜別”的故事,描寫釋迦決心舍棄宮廷的安樂生活入山修道時,其愛馬犍陟不忍別去,留戀不舍的情景。雕刻者細心體會當時人和馬的常情,把依依惜別的神態刻畫入微,背景襯以供養像和菩提樹等,更顯得人物布置的緊湊,也烘托了惜別這個主題;右壁上則雕的是釋迦在入山修道前的宮廷生活片段,由于釋迦當時是以王子身份拒絕愛妃們的勸告而執意要出走,因而宮門關閉,想把他禁閉在宮中,這里所表現的正是當時的情景。人物有坐在菩提樹下的釋迦和王妃、侍從等,宮墻高聳,樓閣隱現,顯出一派靜謐的氣氛。所有樹、石、殿宇以及人物的配置,都安排得疏密有致,整體上均衡而有變化;雕刻手法精巧細膩,具有漢代裝飾浮雕藝術的傳統。這兩面壁雕,由于石質松軟,以致許多人物的面目形象多已剝落,但仍然可以從動態上看出各個不同人物的不同神態。像這種故事性很強而結構又很完美的大型佛雕,在我國古代雕刻遺作中是極罕見的。更值得驚奇的是,窟室后壁中心的釋迦降魔巨幅浮雕。釋迦降魔(即“降魔變”),在敦煌北朝壁畫中有很多這類題材的描寫,另外在云岡第六窟中心塔東面的龕楣上,也曾有相同的題材。而在鴻慶寺,則是一幅氣魄宏大的浮雕構圖,所寫的是釋迦佛在修行時,不屈服于他的婆羅門教敵人一魔王波旬施展魔法并率領魔兵來橫加威脅的一個場面。正如佛經中所敘述的:“魔兵種種各異形,執戟拔刀劍,戴樹捉金杵,種種戰斗具;豬魚驢馬頭,駝牛兕虎形,獅子龍象首,及余禽獸類,……或定中旋轉,或飛騰樹間,或呼叫吼喚,惡聲震天地,無量魔圍繞。”而釋迦則“菩薩安靖默,光顏無異相,猶如獅子王,處于群獸中。”在魔兵陣容的右下方,更雕有三個忸怩作態的魔女,這也是波旬所施于釋迦的“美人計”,以作威脅失敗后的引誘手段。但釋迦視而不見,仍正襟危坐,不為所動。這說明了釋迦潛心苦修的堅強意志,始終不為外道邪惡勢力所動搖。古代雕工們抓住這樣一個富有戲劇性的主題,運用夸張的手法,將外道魔兵、魔女,刻劃得特別兇惡和妖媚。從四面八方進行圍攻,這與中心靜默端坐、毫不動心釋迦佛(現已毀失,僅余部分神光和四周的菩提樹葉)相對比,更顯示出了佛法的莊嚴。這一裝飾性的浮雕,整個構圖勻整而穿插有致,全部的氣勢和力量,都集向中心的一點,于復雜中取得了統一的效果。而且全部結構氣魄宏大,線條粗壯,雕技流利,和所表現的題材內容相一致。在同一室的左右壁,根據故事題材和人物的不同,雕刻者所施用的手法就顯然有別,這一點很能說明雕工們的創作才智和對藝術嚴肅認真的態度。 
 
  地址:河南省義馬市東區辦事處石佛社區 
 
  公共交通:市內乘坐2路公交車,到雙涵洞下車,向東至石佛社區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網(2014-01-2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