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統手工木雕是發源久遠的古老工藝。河南省夏邑縣車站鎮楊營村的王氏手工木雕技藝,始創于清光緒年間的王光天先生。王光天一生從事木雕工藝,此后該技藝在王家代代相傳,至今已傳承五代。王氏木雕造型古樸生動,形象逼真,選料講究,多采用硬料,如檀木、紅木、花梨木、黃楊木、國槐、紅櫸木、酸梓木、棗木、雞翅木等較高密度的木材。所選料坯采用人工干燥法,將木材置于蒸汽干燥室內,借助蒸汽促使木材中的水分蒸發。干燥時根據木材的體積、薄厚、濕度來決定干燥時間的長短,如4CM厚的板材烘干時間一般需要一個星期,烘干后的木材含水量僅達3%。
王氏木雕一般要經過六道工序,分別是:畫創意稿、鑿粗坯、修光、打磨,著色、烤蠟。主要刀具有平刀、斜刀、三角刀、印刀、和尚頭刀等幾十種。輔助工具有敲錘、木銼、斧子、鋸等。
王氏木雕作品主要應用于寺院和家庭裝飾,題材多是戲劇人物、傳奇故事,民間傳說及花鳥魚蟲等。格局采用淺浮雕、深浮雕、透雕,圓雕等技法,所雕刻的人物花鳥,飛禽走獸都栩栩如生,引人入勝,妙趣無窮,讓人百看不厭。木雕作品玲瓏剔透,形象逼真、其作品古樸典雅、線條流暢、題材多用于生活,具有豫東文化特色。
傳承譜系:
第一代傳承人:王光天 (1878-1947);
第二代傳承人:王欽崇 (1903-1988);
第三代傳承人:王明圓 (1924-1973);
第四代傳承人:王思軍 (1959年5月生);
第五代傳承人:王繼紅(1982年10月生)、王利珍(女)(1986年10月生) 、王紅坤(1988年9月生) 、王紅運(1990年12月生)。
2013年,“夏邑王氏木雕”列入第三批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15年,“夏邑王氏木雕”列入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