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門拳是寧陵回族融合了紅拳、查拳、炮拳所獨創的一種拳種,自明末傳承至今。寧陵回族武館為傳承發展忠義門拳的武術基地,數百年來,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拳術傳承人,形成了東關、東街回族群眾武風強盛、基礎廣泛扎實,習練人員多,代有高手的風氣,在本縣有較大影響。
忠義門拳架勢端正,姿勢工美,身步靈活,節奏明快,招法巧妙,勁道外柔內剛,勁力以脆快為主,兼有長勁、柔勁,突出一個“巧”字。練功方法主要有硬氣功、盤功、抓功、鐵指功四個。拳術主要有西洋掌、三路架、四路架、五趟叉、獅子頭、醉八仙、十路彈腿7種。
忠義門拳的風格特點:在套路的結構上講究大開大合,開合相間,時起時伏,起伏明顯;演練時講究手到眼到,神形兼備,內外合一,走如風、站如釘、動如濤、靜如岳,快速有力,節奏分明,干凈利落、瀟灑舒展;技擊上講究先發制人,竄蹦跳躍,閃展騰挪,“勾摟粘掛打,閃截扒卦托”,“手是兩扇門,全憑腳打人”,既講究“一力降十會”,又講究“四兩撥千斤”。忠義門拳的技擊方法,包括徒手的踢打摔解和各種器械的攻防技巧。現存有功法4個,套路50套,其中拳術7套、器械16套、對練27套。
2015年,入選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