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陵臺遺址位于商丘古城西南5公里(梁園區(qū)水池鋪鄉(xiāng)龔莊村南)。青陵臺,原為宋國康王偃所筑,臺上建有離宮。遺址現(xiàn)臺高約五六米,面積約千余平米,村民于2008年自發(fā)修復(fù)青陵寺大殿三間。青陵臺遺址見證了“相思樹”、“相思鳥”的凄美愛情故事,記述了宋國亡國之君康王偃之暴行。
宋康王是個(gè)暴君,對外侵略,對內(nèi)暴斂,沉溺酒色,荒淫無度,群臣凡進(jìn)諫者一律射殺,時(shí)人稱其為“桀宋”。宋舍人韓憑,娶妻何氏,天姿國色。康王聞之大喜,便將何氏搶入宮中。韓憑為奪妻之恨發(fā)了幾句怨言,被降罪下獄,繼而又帶罪去城西修青陵臺,后自殺。何氏聞訊痛不欲生,作《烏鵲歌》以明志:“南山在烏,北山張羅;烏鵲高飛,羅當(dāng)奈何!烏鵲雙飛,不樂鳳凰;妾是庶民,不樂宋王。”一日,何氏隨康王游青陵臺時(shí),跳臺自殺。康王大怒,命人將韓何兩人分而葬之,使他們死不同穴。哪知第二日,兩冢各長出一棵梓樹,十日后便合抱粗,兩樹彎曲相隨,根枝交錯(cuò)。樹上兩鳥日夜啼叫,十分悲涼。宋國人聞之皆道是韓憑夫妻之精魂,無不傷心落淚,稱其樹為“相思樹”,其鳥為“相思鳥”,“相思”之詞便源于此,一直沿襲至今。商丘青陵臺遺址尚在,歌謠猶存,其詞曰:
長相思,終難忘,聲聲呼喚在睢陽。
青陵臺下埋恩愛,相思樹上話凄涼。
棒打鴛鴦滔天罪,千秋萬代罵昏王。
唐詩人李白游青陵臺時(shí)曾寫《白頭吟》詩一首,有“古來得意不相負(fù),只今惟見青陵臺”詩句。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曾云:“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窮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青陵臺伴隨著“相思”的傳說就這樣在海內(nèi)外流傳開來,成為日本和東南亞都婦孺皆知的傳說故事。前幾年日本石中勝思先生,曾遵師遺囑漂洋過海來到商丘青陵臺,灑酒祭奠,以寄哀思,并為重修青陵臺慷慨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