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商丘 >> 傳統文藝 >> 商丘曲藝 >> 瀏覽商丘
精彩推薦
熱點關注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熱點排行

鶯歌柳

2016/5/19 10:27:13 點擊數: 【字體:

 
鶯歌柳
 

    鶯歌柳,又名鶯歌柳子書。其產生地不詳。據《中國戲曲曲藝詞典》709頁載:“曾流行于河南、山東、山西等地。”“自人認為它是三弦書的一支,并與道情結合形成了河南墜子。”此曲種何時傳入商丘地區尚無文字可考。據柘城縣老藝人張學連、馬忠臣、劉宗華、張憲亭等座談時回憶,其師父、師爺說,清同冶年間(1871年前后)已在柘城縣境內流行。睢縣老藝人趙文學、閻文煥講“鶯歌柳是清代與道情并存的曲種,清末睢縣的道情藝人趙明祥、墜子藝人徐振東都曾兼唱過鶯歌柳。”趙文學本人也會唱。他說:“墜子去掉墜胡,加一小鈸擊節奏,即鶯歌柳。形式為一人自敲自唱,唱法很隨便,沒有什么固定的板式和調門,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變化,喜怒哀樂,而采用快板或慢板的速度。其唱詞和墜子通用。結構亦相同。演唱時,左手持鈸,右手執筷子擊打。”
   
    鶯歌柳原為單人行藝,興盛時曾加上三弦、八角鼓等伴奏樂器,并改一人為雙人行藝,演唱者手持八角鼓,另一人配唱表演,以唱為主,多為坐唱。其傳統曲目為《李新貴打花》、《吊打豬八戒》、《拉荊笆》等。墜子興起后,多改唱墜子。1940年前后,已無人以此曲種的形式行藝,只有少數藝人會唱。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下一條:故事上一條:對口詞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