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流行于商丘地區各地。是民間產生較早的一種說講曲藝形式。其普遍性幾乎每個人都可講故事。但各村各地也都有會故事較多的“故事簍子”。而以此曲種做為謀生手段的專業藝人,卻沒有發現。建國后,這一形式成為群眾業余曲藝活動之一廣泛開展,并涌現一批頗有造詣的新故事員和故事作家。商丘地區有組織的故事說講活動起自1972年。當時永城的女故事員梁軍在縣文藝宣傳隊說故事,說表皆佳,刻畫人物維妙維肖,深受歡迎。自編自演的故事《重逢》在地區曲藝會演中受到稱贊,并被推選參加省1975年曲藝、歌舞匯報演出大會。不久,粱軍就被調到省曲藝說唱團。永城縣蔣新偉自編自演的故事《焚書坑儒》、《捻軍的故事》、《老隊長》、《友誼的風渡》等頗有影響,各縣市也都培訓了一批故事員和作者。1975年,永城縣由陳宜棟主持教務,輔導故事創作,培訓故事員,共收學員60余人,1982年9月,商丘地區舉辦了故事會講,由陳谷創作、袁文選說講的故事《回馬槍失靈》被評為一等獎,并參加當年l1月省舉辦的首屆故事會講,袁文選獲優秀故事員獎。同時,商丘地區涌現了一批卓有成就的故事作者。范乃忡創作的故事《八哥剝老虎》在《奔流》發表,《土坦克》、《還陽棒》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書;劉秀森創作的故事《萬全店》在《婦女生活》發表,《相思樹》、《壯悔堂》在《河南農民報》發表,《秀才與木匠》在《向陽花》發表,《“賽諸葛”智擒“溜地滑”》在《豫苑》發表;陳谷創作的故事《“刁衙內”落網記》、《認親娶妻》在《豫苑》發表,《繡鞋案始末》在陜西《百花》發表,江西人民出版社《中篇故事傳奇選刊》轉載,《丹頂鶴案件》由《傳奇故事》發表;周建平創作的故事《小交通》發表在河南人民出版社《中州風雷》,江方聚、周建平創作的故事《活捉貓頭鷹》發表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大河呼嘯》;李明性創作的故事《趙二虎大戰荒莊》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省、地、縣的報刊上發表的故事作品還有很多,這些都推動了講故事活動。有些評書藝人,如寧陵縣的李清海、永城縣的陳體法等也積極參與說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