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商丘 >> 傳統文藝 >> 文藝知識 >> 瀏覽商丘

豫東調

2013/6/7 16:10:34 點擊數: 【字體:


    豫東調是指流行以商丘為中心的也稱河南梆子,也稱河南高調。同山東梆子(高調梆子)的關系極為密切。傳統劇目基本相同,唱法多由大本腔(真嗓)改以二本腔(假嗓)為主。又稱“下路調”或“東路調”。

    原是以商丘為中心,濫觴于虞(城)、夏(邑)、 太(康)、柘(城)、鹿(邑)、睢(州)、寧(陵)(俗稱“外八處”)等 地的一種唱法。是豫劇 流布地域最廣的一個唱派。

    因在其發展史上流行區區域接近魯西南,受山東梆子的影響, 其主要特征是以5672 ·3·為腔體的骨干音,亦稱“上五音”;以562·765245為旋律線,主音落 5。“二本腔”(假嗓)演唱。女聲花腔較多,具明快、俏麗特點,男聲則挺 拔、昂奮,原以本嗓“帶喊兒”唱出,或稱“腔兒”,“河南謳”之名實由此 出。本世紀三十年代以后,漸與豫西調交融,而互相吸收。至八十年代便基本 被以演員為中心的唱腔風格流派所代替了,如“馬(金鳳)派”“唐派”(即 “紅臉王”唐玉成)等。

    目前有文字可考的早期傳統豫東調的主要代表有道光、同治年間的名旦李金昌、名紅臉李金姹、郭大興,明黑臉段德福。民國初年名紅臉唐玉成(藝名紅臉王)、李存伍(藝名羊羔子紅臉)。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后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趙義庭、馬金鳳。

    趙義庭,他將山東梆子和傳統豫東調融合在一起,獨辟蹊徑,自成一派。他專攻小生戲,唱做并舉、文武兼備。早在上世紀30年代,在老百姓中就流傳著“拆了房,賣了磚,要看趙義庭的《南陽關》”的諺語。他的“二本腔” 音色清脆、圓潤、柔韌、行腔慷慨、激越。趙義庭早在上世紀30 年代中期就把《南陽關》這個拿手好戲灌成了唱片,也是豫劇小生灌制唱片的第一人,他是豫劇界杰出的名生代表。

    馬金鳳(我國當代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雖然解放以后她一直在豫西地區演出,被稱為“洛陽牡丹”。但她最早學習、主攻的卻是豫東調,同時吸收了大量的山東梆子唱腔加以融合。她的演唱,行腔冼練、輕盈明快、俏麗活潑、字多腔少、韻味純正。馬派的唱腔人們將豫東調是豫劇唱腔藝術中的一枝奇葩,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它隨著豫劇的發展和傳播,也逐漸成為中華戲劇聲腔藝術中的一枝奇葩。相信在今后它一定能為戲劇的繁榮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為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起到更大的作用。【原標題:豫東調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豫劇早期科班:夏邑三班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