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商丘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商丘

一"臺"一"陵":承載中國的火文明(2)

2013/4/20 14:56:57 點擊數: 【字體:


    閼伯臺一個用火歷史的坐標

    翻看《商丘縣志》,其上有記載,“閼伯臺在商丘古城西南三里,臺高八十八尺,周二百步”,它是我國最古老的天文臺遺址,距今約有4500年的歷史。

    閼伯臺又叫“火星臺”、“火神臺”、“商丘”。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名字呢?中國古代,人們為了觀測日、月、金、木、水、火、土等恒星和行星的運行規律,把沿道的天區分成大小不等的二十八個小區,稱二十八宿,作為觀測時的標志,用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所到達的位置,其中東方蒼龍七宿有一個星宿對著商丘,它就是心宿,心宿又叫火星、商星。這顆星在4200年前,每年都有個運行不變的規律,它何時東出,何時南中,何時西落,每年再現的時間都非常準確。當時閼伯就以這種最簡單的辦法用肉眼觀天來定農時、分季節,告訴當時的人們什么時候開始收割,什么時候開始耕種,指導我國最早的農牧業生產。

    閼伯臺之所以叫“商丘”,“因為早在4200年前,這里是商族部落繁衍生息的地方,而當時商丘屬于丘陵地帶,人們為了逃避洪水及猛獸的侵襲,選擇商丘居住,所以商部落居住的地形為丘,故稱‘商丘’。‘商’指商部落,‘丘’指地形。人類對火星臺的觀測延續了很長的歷史時期,一直到公元前十一世紀,人們仍然以大火星的變化來指導農時。”商丘市文聯原主席尚起興先生說。

    又因為此臺是觀測大火星的地方,所以又被稱為“火星臺”。由于閼伯一生不辭勞苦,嘔心瀝血造福于當地的黎民百姓,人們非常敬仰他,把他喻為“火神”,所以此臺又叫“火神臺”。他死后,人們以他的遺愿將其葬于此,為了紀念他,后人又稱此臺為閼伯臺。

    現存的閼伯臺如墓狀,夯土筑成,層層夯土中夾雜著不少漢代的瓦片與陶片,可能是漢代所筑,原來的閼伯臺因黃河泥沙多次淤積,隱于現存臺下。文物勘探表明,在閼伯臺附近地表以下十余米發現原始土層,而閼伯臺下的原始土層要高出周圍十米以上。這說明在黃河未沖積之前,這里已經是一個高約十米的大土丘,閼伯居住的高丘應該是地表以下的這個土丘。

    閼伯臺上有閼伯廟(或閼伯祠),為元代大德年間建造,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廟內有大殿、拜廳、東西禪門、配房、鐘鼓樓,東邊為鐘樓,西邊為鼓樓。另外還有三處臺階組成。其中中間的臺階是最有意義最有特點的。此處臺階最底層最薄越往上越厚,寓意為步步高升。

 
    據說宋太祖趙匡胤被譽為火德皇帝,就與這里有關。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經濟網 2008-07-17 作者:李紅軍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