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站上讀到一關于歸德古城的帖子,打聽一下,原來商丘離俺家這么近,就想去看看。而開封離商丘也不遠,好極,趁著放假去拜訪下開封的同學。嗯,俺一向號稱中原人士的,這回跑到中原的中原去追思懷古一番吧!
從火車站乘坐一路車到終點站北門下,北門就是歸德古城的拱辰門。歸德古城當地人又稱歸德府,是現在的商丘市睢陽區。以下為官方介紹:歸德古城建于明正德六年
多年前商契已在此建都城了,但多次被摧毀,多次重建,現在所能看到的則是建于正德六年的小城)。古城為古城堡式建筑,城池外圓內方,形似銅錢。磚城墻周長華里,城門為拱卷門。城內地勢為龜背形,俯瞰全城如棋盤狀。城內建筑多為走馬門樓、五門相照的四合院建筑群。根據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論,為防金木相克,東西兩門相錯。東門偏南,西門偏北,錯開一條街,出現了與南北軸線分別相交的兩個隅首(是的是的,我曾經過大小隅首街)。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城內出過兩位大學士(宰相)、五位尚書以及十幾位侍郎、巡撫、御史、總兵、著名文人。寬闊的護城河碧波蕩漾,環繞全城。水下疊壓著漢朝與唐朝的睢陽古城、宋朝的南京城(商丘在宋時叫做南京)、元朝的歸德府舊址。由于歸德古城的城墻和城門保存地較為完整,在全國已成為少有的古城之一。
見到古城城門,心里小小激動了一下。門口的地圖也沒看,就直奔城里而去(還以為和平遙一樣可以買聯票,然后看路標游覽,結果發現錯咧)。沒有高照的艷陽,天灰蒙蒙的,天地的界限也不是那么明朗。因為剛下過雪,街上一片泥濘。沿著大道走(應該就是明清一條街了),路邊鱗次櫛比的是各類商鋪,統一都是黑色的招牌,陪襯著老房子,很有些古色古香的味道。走著走著,發現一牌子:壯悔堂。于是按牌索驥,拐進一個小巷子。(壯悔堂,票價10元,學生半價,春節七天半價,但是學生春節來沒有半價的半價,厚厚。后面登上的城樓也是。)到底是大門大戶的宅子,墻頭有兩層樓高。走進一個四合院,正對著的便是壯悔堂(壯悔乃壯年有悔之意,有上下貫通的四根明柱,一共六排。此堂莊重典雅,五脊之上形態別致、姿勢各異的奇獸獨具風采,樓里門窗和格扇的鏤花剔線精致,26根圓柱上龍鳳浮雕栩栩如生,根根圓柱同62根橫梁巧妙扣合的木質結構渾然天成,使樓的內部骨架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即使拆去四壁,樓堂也依然會安然無恙,建筑技巧令人叫絕,奇妙的設計和精巧的技藝曾使無數能工巧匠們折服)了,堂里陳設著一些泥人或是蠟人,不感興趣,去偏房瞅瞅,走進一間(東廂還是西廂不記得了),發現墻上竟掛著秦淮八艷的介紹?還有一指示牌指引樓上:香君閨房。原來,這里有個溫婉纏綿的愛情故事呢。故事的主角就是這家的少爺——南明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和秦淮八艷之一的李香君。李香君與侯方域一見傾心,至死相愛。她支持侯方域抨擊閹黨與反清復明的政治斗爭,表現了高尚的愛國情操。侯方域回到歸德后,即將 李香君接回,住在翡翠樓上。因出身低賤,香君被趕到距城7公里的侯氏莊園(今李姬園)居住。李香君因被歧視,終日郁郁寡歡,日久成病,終于含恨而死。侯方域為香君立一石碑,上書李香君之墓五個大字,下有卿含恨而死,夫慚愧終生的小字。碑前有一石桌,供祭奠之用。石桌前有一石礅,上刻愧石礅三字。侯方域經常坐在愧石礅上,憂思愛妾,久久不去。孔尚任的《桃花扇》既出自于此,只是結局不同,侯方域成了清朝的官員,香君當著侯方域的面,撕毀了那把桃花扇,出家做了尼姑。
出了壯輝堂,返回大路繼續前行,一路濕滑,也冷得很,走啊走啊,走到了南門口(哎,其他的景點都沒看到,后來看南門的地圖,才知道城中開發的景點不多,主要就是壯悔堂、明清四合院以及城樓,城外景點倒不少。
出了門,過了橋,一直往前走,奔閼伯臺而去。路經八關齋(商丘古城南門外的古宋河畔,有一處風景,這便是聞名華夏、享譽世界的著名景點八關齋。唐朝大歷七年五月,當時的大書法家顏真卿為一條驚人的消息不安起來。河南節度使田神功為保衛睢陽,同安史叛軍大戰兩天兩夜。經殊死拼殺,終于救出睢陽全城兵民,保住了睢陽城。但田神功卻因戰累成疾,生命垂危。睢陽百姓為祈禱田神功早日康復,自動設八關齋會,捐糧捐款,請名僧人赴會。一時,香、供擺滿郊野,經聲佛號晝夜不息,四鄉百姓云集,車馬塞道。顏真卿有感于此,親自撰寫一篇多字的短文,題為《唐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刻于石壁。其書法藝術被中外收藏家、研究家和書法家愛好者所傾倒。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張巡祠(張巡祠座落在商丘古城南門外,是為紀念安史之亂中為保衛睢陽而殉難的張巡、許遠等人所建。安史之亂時,叛將尹子奇率兵萬圍攻睢陽,鎮守寧陵的張巡率兵增援。張巡受命于危難之時,與士兵同仇敵愾,與敵人進行了殊死拼殺。他用兵如神,屢戰屢勝,破了敵軍鵝車攻城,又施巧計與敵軍搶糧,后火燒敵軍柴道,再用草人借箭十萬,使敵軍遭受重創。可惜最終因沒有后援,城破殉難,但是他為平息叛亂,保護江淮黎民立下了不朽功勛。為滿足海內外人士懷念、祭祀張巡的心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年重建了張巡祠。新祠包括廣場區、建筑區和墓葬園林區三部分。整個祠堂宏偉壯觀,莊嚴肅穆。10余年來,臺灣同胞已多次組團來商丘張巡祠瞻仰祭拜,緬懷英烈。我聽說江淮人氏很感激張巡,如果不是他誓死保衛睢陽,江淮地區會遭到重創,后來,很多江淮人遷居臺灣,所以現在臺灣有很多紀念張巡的祠堂)……天冷,又急著看閼伯臺,就都沒進去。
遺憾:來的時候不對,太冷,又剛下過雪;春節很多店鋪不開張,很多好吃的沒見到;路線沒安排好,很多景點沒看到,尤其是應天書院(宋四大書院之一,雖是今人新造的,可是見識一下排場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