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許昌 >> 當代許昌 >> 古今豫商 >> 瀏覽許昌

用紅薯帶動村民致富的先行者——記禹州市豫豐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自剛

2013/9/12 17:52:32 點擊數: 【字體:

    小呂鄉與范坡鄉、張得鄉在過去常被人們合稱為“張小范”,是禹州有名的窮地方。小呂鄉境內地下無資源,地上無企業,發展的艱難可想而知。但是近年來,小呂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2008年,全鄉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898萬元,經濟實力顯著增強,這與小呂鄉涌現出一大批致富帶頭人是分不開的。王自剛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現年43歲的王自剛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企業家,追溯他的發家致富史,無一例外都與農村、農業、農民有關。

    談起王自剛的創業歷程,還要從他家鄉的特產紅薯說起。紅薯,俗稱地瓜、白薯,是我國北方常見的一種農作物。正是因為常見,它很容易被人忽略;由于價格便宜,又很難有人把它與創業致富聯系在一起。早在1985年,正在鄭州一家酒廠做裝卸工的王自剛卻突然發現,原來紅薯除了蒸紅薯、烤紅薯、做紅薯干、做豬飼料以外,還可以造酒!在家鄉可以說遍地都是紅薯,每到豐收季節,鄉親們總要為成堆成堆的紅薯沒辦法處置而發愁。現在,機會來了。王自剛便辭去鄭州的工作馬不停蹄地趕回禹州,一下子就收購了5000余噸紅薯,整整賺了3萬元。同時,村民們不僅不再為紅薯因吃不完爛掉而發愁,而且平均每戶每年還能增加200元收入。從此,王自剛便開始積極組織村民們引進良種,種植紅薯,并與各地的酒廠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走上了產業化經營的道路。

    1993年,禹州市淀粉廠成立,王自剛憑借多年收購紅薯的經驗和資本,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禹州市淀粉廠的原料供應商。然而,由于我市紅薯品種淀粉含量低,品種退化嚴重,單產不高,收益不大,群眾生產積極性普遍不高。王自剛挨家挨戶去收購,效果卻并不理想。為此,他給村民們算了一筆賬:一畝良田產小麥800斤,按市場價1元/斤計算,扣除種子、肥料、農藥等成本550元,僅獲利250元;而一畝良田產紅薯6000斤,按企業保護價每斤0.2元計算,產值達1200元,扣除各項成本640元,每畝紅薯比一畝小麥可增收310元。經過王自剛的引導,村民們種植紅薯的熱情不斷高漲,僅1994年一年,王自剛就收購了2萬噸紅薯,創收30余萬元,上繳利稅5萬元。

    在為淀粉廠供應原料期間,王自剛經常見到廠院里有隨處丟棄的紅薯渣,一向節儉的他對此心疼不已。通過多方考察,他發現漯河等地有許多養殖廠需要紅薯渣做飼料,新鄭、鄭州一帶加工廠熬制糖色同樣也需要紅薯渣,這讓他激動不已。王自剛立即趕往各地,在與每個廠家簽訂了五年的銷售合同后,籌措資金50萬元購買了一套現代化的烘干設備,對廢棄的紅薯渣進行加工銷售,并有了可觀的收益。無意中的發現也為當地開辟了一條生財之道,并安置了當地10多名剩余勞動力。僅5年時間,他的固定資產就達到200萬元。

     1996年,我市引進日本大白蘿卜外向型農業項目,王自剛從眾多競標者中脫穎而出,成功拿下了這個項目,成立了禹州市騰飛蔬菜有限公司,專營出口日本、韓國的大白蘿卜等農產品。王自剛根據積累多年的農業生產經驗,建立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在生產條件較好的小呂鄉、張得鄉等地培育大白蘿卜生產基地,并在品種選擇、茬口搭配、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等方面為農戶提供配套服務。經過多年的經營,公司與當地600多名農戶達成了長期合作,生產基地規模擴大到2000余畝,每年向外商供貨2000多噸,平均每年出口創匯50萬美元。

    同時,王自剛從公司抽調12名大中專畢業生到田間地頭和農家小院巡回講課,為農民提供技術咨詢和指導,把先進的技術送給農民。他還把從國外引進的2800多公斤名優蔬菜種子提供給農戶,并多次舉辦培訓班,聘請農業專家講課10余次,發放技術資料3000多份,為農戶種植提供專業指導。

    種一畝日本大白蘿卜,相當于種植3畝紅薯、5畝小麥的經濟效益。農民們高興地說:“要想富得快,蘿卜日本賣。”如今,許多農戶都可以在自家的田地里,放心地播撒收獲的希望。他們用汗水澆灌的蔬菜等農產品,不但在日本、韓國進了超級市場、賓館飯店,還成為大阪、神戶、漢城中小學生課間餐中的美味。當越來越多的農民把日本大白蘿卜種在自家田地里的時候,公司終于營造出了自己的“第一車間”。如今,騰飛蔬菜有限公司的出口品種已從單一的蘿卜發展到多個品種,年加工能力達到100噸,為當地農民增收200余萬元。

    日本大蘿卜菜雖然為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為此付出的代價也是十分昂貴的。因為要想達到日本企業的統一質量標準,必須使用進口的復合肥料。一年算下來,僅肥料每家農戶就要花上千元。發現了這個問題之后,王自剛便開始四處考察,尋找哪里有這些進口肥料的替代品。幾年內,他跑遍了內蒙古、甘肅、青海、四川、上海等地,處處留心,回來后,幾經思慮,他決定開辦自己的復合肥廠。這樣,既可以方便生產蔬菜的農戶,降低成本,又可以進一步擴大再生產,提高公司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抗風險能力。2004年,他成立了禹州市豫豐肥業有限公司,為農戶提供復混肥料、摻混肥料、有機無機復混肥料、配方復合肥料等產品,足以與當前市場上的進口肥料相媲美。同時,公司生產的產品大多是農作物專用肥,是根據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長需要配方生產的,既節省了資源,又避免了對環境的污染,完全符合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公司自成立以來,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公司總資產已達到1600萬元,擁有兩條現代化生產線,產品遠銷許昌、平頂山、南陽、駐馬店、黑龍江、新疆等地。公司累計吸納當地剩余勞動力150多人,平均每人每年增加收入近2萬元。

    如今的王自剛,頭頂著禹州騰飛蔬菜有限公司總經理、禹州市豫豐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這樣耀眼的光環,從一個普通的農民,成長為為廣大農民服務的企業家,他從農村走出來,又最終回到農村,為家鄉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我們有理由相信,王自剛這位有豐富經驗、善于把握商機、決策有前瞻性的農民企業家,一定能把事業做大做強,取得更大的成功。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今日禹州(2009-07-1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