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葛東部老城西北二公里處有一片粗壯高大的柏樹群,共有二十三棵柏樹,均為漢柏,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里原來是清末民國年間的殺人刑場,但最早為祭祀壇,據說是葛天氏祭天祭地傳下來的。
在很早以前的遠古時代,葛天氏部落生產都很原始,主要靠打獵采野果填飽肚子,后來葛天氏才帶領氏族部落的人種植莊稼。
部落里的人同野獸搏斗,擒住野豬野狗什么的統統殺死,肉大家吃,獸皮當衣服披在身上。在同野獸的斗爭中,總希望很順利地獲得獵物,人身平安無事不受傷害。種莊稼時用石耒石鋤,因工具笨重落后,但卻希望五谷豐登,取得好收成。這樣,除了人的力量之外,部落里人也期望上天降福驅災。所以,每年收獲季節,葛天氏就帶領氏族部落里的人,在祭天臺這一片的叢林中操牛尾,舉手投足,又歌又舞,歌唱八闕。祈求上天旱天降雨,澇時出太陽,風調雨順,保佑莊稼多收糧食;祈求上天多降吉祥,保佑平安,使部落無災無難,不斷發展強大。由于葛天氏治理有方,外和睦鄰內部團結,部落一直穩定發展。葛天氏把功勞歸于天神,所以每年的收獲季節,筑起高臺,擺上野果和宰殺后的牛羊,葛天氏帶領大家喝歌跳舞,以示對天地的感謝。葛天氏部落的祭祀活動一年比一年規模大,莊稼的收成也一年比一年好。后來人就把葛天氏祭天地的地方稱為祭天臺,到漢代才改為社稷壇。
因社稷壇這里樹旺風水龍脈好,又地勢平坦,人們把它視為風水寶地,依照葛天氏傳下來的規矩,年年在這里祭祀天地全神,代代如此,久而久之,這里就成為歷代官家祭天的地方。
盡管在清末民國年間,這里變為殺人刑場,但人們還是不斷來這里燒香求雨,求神保佑,還要唱大神唱巫歌,保留了最早祭天臺的傳統祭祀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