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許昌 >> 傳統(tǒng)文藝 >> 文藝知識 >> 瀏覽許昌

話說許昌京劇團

2013/10/18 17:42:58 點擊數(shù): 【字體:


    許昌京劇團的前身是“二黃戲班”。“二黃”或叫“漢調(diào)二黃”是漢劇的前稱。“二黃戲班”由藝人李喜勝組建。李喜勝是山東德州人,自幼學(xué)唱京劇,專工武生行當,在德州一帶頗有名聲。1935年他攜眷屬李艷峰、李少峰,徒弟董俊嶺等來到許昌。在許昌洋街(今勝利街)由商行王相臣興建的“華順舞臺”落腳。1936年李喜勝組建了“二黃戲班”,俗稱“李家班”,從此扎下根,很有名氣。時隔不久,李喜勝、陳栓、王略三人,買下“華順舞臺”,改建成竹木結(jié)構(gòu)、草棚屋頂?shù)膽驁@,名叫“三星舞臺”,是“二黃戲班”的專用演出場所,不接待外地戲班。由于“二黃戲班”演出劇目豐富新穎,演員功底扎實、嗓音清脆、演技超群,喜歡看二黃戲的觀眾也越來越多,從而名聲大振,前來搭班的京劇演員絡(luò)繹不絕,如高松山、鄭國杰、辛美榮、韓慧林等。“二黃戲班”的演出劇目有《虹霓關(guān)》《紅鬃烈馬》《打漁殺家》《武松》《走麥城》等,久演不衰,影響城鄉(xiāng)。

  1951年“二黃戲班”由政府接收,市文化館代管,更名“紅光京劇團”,首任團長高松山、副團長韓慧林。“三星舞臺”也更名“新聲劇院”,由京劇團代管,從此可以接待外地劇團演出。原戲班班主李喜勝,曾任過國民黨許昌花業(yè)同業(yè)公會主席,日寇侵華,許昌淪陷時,他賣國求榮,甘心投敵,被逮捕法辦,從此結(jié)束了他在許昌的藝術(shù)生涯。1955年,根據(jù)河南省關(guān)于民間職業(yè)劇團登記管理辦法,批準“紅光京劇團”為職業(yè)劇團,頒發(fā)了演出證書,并命名為“許昌專區(qū)京劇團”。團長是來自北京的京派演員劉鳴堃,副團長高松山、鄭國杰,指導(dǎo)員曹廣仁。演員有董俊嶺(武生)、韓素秋(旦)、王學(xué)義(凈)、趙桂琴(旦)、秦宗保(生)、劉玉鳳(刀馬旦)、陳俊克(凈)、鄧同錄(生)、王國柱(須生)等。青年演員有王保華、蔡根臣、趙克環(huán)、張富海等,琴師劉保魁、王文亭(兼音樂設(shè)計),鼓師李慶豐、周小保,畫師馮西齊、張家石、范有信。劇團行當齊全,實力雄厚,劇目豐富多彩。1956年由劉鳴堃主演的《時遷偷雞》一劇參加了河南省首屆戲劇會演,劉鳴堃獲演員一等獎,董俊嶺獲演員二等獎。1960年鄧璞亭任團長期間,為加強演員行當陣容,不惜重金邀北京、武漢等地的京劇演員來許昌搭班。如杜培芝、沈燕琴、沈利琴、哈金增、田喜秀以及琴師侯梅生、李春樸等,紛呈流派,鼎盛陣容。演出劇目更加豐富,如《群英會》《徐策跑城》《文天祥》《失空斬》《白水灘》等。更具影響力的是劉鳴堃排演的“猴戲”如《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十八羅漢斗悟空》等,現(xiàn)代戲有《白毛女》《劉介梅》《八一風(fēng)暴》《奇襲白虎團》《智取威虎山》等。該團常巡回演出在外地,曾到過河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有一定的影響。

  1965年,鄧璞亭團長與史友仁合作編寫的現(xiàn)代戲《煙城怒火》(原名《火燒東公司》)排練上演后,便轟動城鄉(xiāng),一鳴驚人,各個電影廠家紛至沓來。該劇首先被西安電影制片廠選中。正當緊鑼密鼓地進行修改,加工排練時,突如其來的“文革”運動開始了。一時間許昌文藝界大亂,京劇團隨波逐流,傳統(tǒng)戲和現(xiàn)代戲被禁錮,服裝道具被焚燒一空,部分藝人慘遭迫害。有的藝人被下放工廠、農(nóng)村接受再教育。直到粉碎“四人幫”后,雖然恢復(fù)了正常,但劇團已是損兵折將,人心渙散,后繼乏人,困難重重。故而在1976年,根據(jù)河南省有關(guān)文件精神,當時的許昌地委決定撤銷許昌京劇團,從此京劇在許昌銷聲匿跡。可古老而又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瑰寶京劇在許昌的形成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與繁榮,為許昌戲曲史譜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必將會載入史冊,聞名遐邇的“猴戲”也給觀眾留下了至今難忘的印象。作者:李宗南【原標題:話說許昌京劇團】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許昌日報 2013年10月18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吹管樂器 “籌”是源頭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