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建于明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高50.03米,八角形,為十三層樓閣式磚塔。曾幾何時,附近的塔灣村村民曾登塔睡覺、掏鳥窩……他們對“塔頂冒煙”的事兒至今仍記憶猶新。這座明代的遺存建筑承載的是一座城市的記憶。以塔為證,幾經風雨變遷,一座新的塔文化博物館將再次與世人見面。
香火旺盛的文明寺,如今只剩一座塔
文峰塔作為一座佛教建筑,以前每天都有不少香客在此焚香祈福,即使是現在依然有人前來膜拜?上У氖,這里只剩下一座文峰塔,其四周的廟堂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73歲居民尚長明是塔灣村八組的老居民,現在文博路上的塔灣村八組小區居住。提起文峰塔,似乎喚起了他兒時的記憶。據老一輩相傳,建造文峰塔時,工匠們無法搭建幾十米高的架子,工匠們便在塔的四周堆起高高的土堆,等塔的頂部全部建成后,再把土堆移開。他回憶說,文峰塔原址所在的寺廟是文明寺,文峰塔也叫文明寺塔。文峰塔北有高大的大雄寶殿,里面供有十八羅漢等神像。塔南則供奉著四大金剛等神像。原來這里香火極旺。
新中國成立以后,文明寺開始破敗,由于沒有人管理,廟堂無人維修,神像被砸。寺廟的房屋還曾被改造成許昌收容所。1960年后,該寺又被改造成紅衛醫院(現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前身)。
后來,文峰社區進行改造,文明寺原址建成許昌博物館。文明寺的大部分建筑不復存在,僅剩下一座飽經滄桑的明代古塔。
萬人空巷看塔“冒煙”,專家調查后得出結論是小飛蟲在飛
尚長明年幼時,常和小伙伴一起爬文峰塔。那時的文峰塔沒有鎖過大門,孩童可以隨意爬上爬下。“男孩子都比較膽大,十三層的古塔爬到頂一點兒都不怕。”尚長明說。
因塔上涼爽,膽大的孩童在古塔中睡覺。有的孩子還從塔門中探出身子掏鳥窩。鳥窩在塔身外,掏的時候很危險。如果碰巧被大人看到,回家少不了一頓打罵。
文峰塔屹立數百年,關于它的故事、傳說層出不窮。其中,上世紀80年代“塔頂冒煙”的事兒,仍被老許昌人津津樂道。按照流傳說法,文峰塔“塔頂冒煙”,預示著許昌將出現“狀元”級的人才,引得很多人前來圍觀。
據尚長明回憶,有一兩周,文峰塔頂端總是飄著一股“黑煙”。黑煙約一米長,隨風飄動,環繞塔尖,久久沒有散去。這時有人就傳是塔中神仙顯靈。于是,一傳十,十傳百,許昌及周邊的民眾均前來觀看。
在附近居住的郭金花,今年91歲高齡,至今仍對文峰塔“塔頂冒煙”一事記憶猶新。她卻稱,塔尖冒出的是“白煙”,霧氣蒙蒙的。“整個城區的居民都來看稀奇,連鄢陵縣的人都跑了過來。”
文峰塔為何“冒煙”?民間的說法也有很多:有說塔上的鳥巢、樹葉或干草之類的東西經太陽暴曬著火冒煙;也有的說文峰塔中的水蒸氣上涌,從塔頂飄出形成水霧;更有人傳言,那是塔中神仙顯靈……后來,此事驚動了政府。政府派出專家調查,最后得出結論:大量的“蒙蒙蟲”聚焦在一起,在塔尖飛來飛去。采訪中,文博路西側文峰小區的一位居民也稱,“塔頂的‘黑煙’風吹不散,估計是小飛蟲的可能性較大”。
以文峰塔為依托,許昌塔文化博物館明年亮相
許昌塔文化博物館副館長劉靜介紹,文峰塔建于明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由許州知州鄭振光建造。塔高50.03米,八角形,為十三層樓閣式磚塔,由基臺、基座、塔身、塔剎四部分組成。塔門楣上嵌一長方形青石匾額,正中刻著行書“文筆聳秀”幾個字。1994年維修時,人們發現一面青銅寶鏡與一把鐵劍。塔頂檐部鑲嵌龍、虎、獅子、孔雀、頑童托蓮等琉璃飾品。塔內供奉文昌帝君(他掌管人間世人的功名,又叫文曲星),以此來保佑許昌人才輩出。直至現在,仍有許多人前來膜拜。
如今,文峰塔下,房屋修繕工程正在緊張進行。預計明年五六月份,修繕后的許昌塔文化博物館將與市民見面。
許昌塔文化博物館新建的北門將是改造后的一個亮點。為何新開北門?劉靜解釋說,現在的西大門距離文峰路較近,無法滿足客流需求。如果開東門,需要拆除位于文峰塔東正中的亭子,并且距文峰塔太近,無法觀瞻文峰塔全貌,視覺上有壓抑感。新開的北大門為開敞式古典建筑風格,將成為許昌塔文化博物館的正門。館標、甬道、文峰塔三點一線,具有通透感,在正門館標處即能看到文峰塔全貌。
目前,許昌塔文化博物館的房屋修繕工作正在緊張進行。劉靜介紹,展覽部分預計分為“浮圖溯源”、“寶剎英姿”、“滄桑盡閱”、“文峰聳秀”四部分。其中,“浮圖溯源”講述塔的歷史、塔的發展和演變;“寶剎英姿”配以塔磚、構件等講述塔的類型、構造和修建;“滄桑盡閱”展示塔的實用價值、藝術魅力、文化內涵等;“文峰聳秀”作為專題,詳細介紹文峰塔的歷史、科學及文化價值等。
文峰塔下古玩一條街,每逢周日淘寶者多
因為文峰塔,方圓的地域似乎也多了些歷史的氣息。
每逢周日,文峰塔下的古玩市場熙熙攘攘,字畫、古錢、銅器、玉石,琳瑯滿目。來自全國各地的古玩商家齊聚于此,淘寶、鑒寶,許昌古城更具文化內涵。
7月8日,記者走進一家玉器古玩店,店主李自成正在休息。他已經在這里經營古玩三四年了,主要經營玉器。“周日這里就像趕集,人特別多。人們來自五湖四海,哪兒的都有。這里是許昌最大的古玩市場。”
店內,擺放著不少毛主席瓷像。李自成介紹,10多厘米高的半身毛主席像價值二三百元,全身的毛主席像價值千元左右。“古玩價格浮動較大,越古老的東西越貴。我們這里的毛主席像都是1960年燒制的,所以值錢。如果是近幾年燒制的就不值錢了,幾十元而已。”
在與多名古玩店店主的交流中,記者了解到,雖然這里是我市最大的古玩市場,但規模仍有點兒小。店主陳宏宇認為,許昌作為一座歷史古城,地下蘊藏著許多寶藏,但是古玩市場和古城并不成正比。他希望政府加大古玩市場的建設力度。
說著容易做著難,能有這樣一個像樣的古玩市場已經不易。許昌塔文化博物館負責人介紹,許昌的古玩市場自發形成于文峰塔下。近幾年,根據市創建部門的要求,許昌博物館原址北邊5米多寬的通道改造成古玩一條街。當時,許昌博物館沒有資金修建,便籌集社會資金進行建設,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由投資方收費管理。
據投資方王建彬介紹,當時簽訂的合同為期12年,2018年到期。原本臟亂的古玩市場經過硬化、升級后,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經營日益規范,成為許昌一大特色。策劃/劉力華 執行 郝晉 賈同嶺 記者 黃增瑞 楊佳倩【原標題:那一年,文峰塔上曾“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