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是中國首次發掘的以泉水為中心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已出土大量精美細石器、牙針、赭石染料和中國最早的立體雕刻鳥等文化遺物3萬余件。2007年12月和2008年5月,該遺址兩次發現距今8萬~10萬年的人類頭蓋骨和頭骨化石,對研究東亞古代人類進化和中國現代人的起源具有重大科學價值。此次出土的這兩片鉆孔鴕鳥蛋殼呈淺黃色,其中一片長4厘米、寬3.3厘米,保存完好,另一片略殘。其形狀都是長方形,采用對鉆方式,鉆有兩個一大一小的孔。
據了解,鉆孔鴕鳥蛋殼曾在北京山頂洞、寧夏水洞溝等遺址發現,但出土標本均為單孔,較為殘破,而靈井“許昌人”遺址此次出土的標本為雙孔對鉆,制作十分精細。更為難得的是,在距發現鉆孔鴕鳥蛋殼僅幾厘米的地方,發現了一枚用瑪瑙石料做成的鉆,其上有使用痕跡。通過現場比對,這枚鉆正適用于鉆鴕鳥蛋殼上較小的孔。這種鉆與鉆孔同時出現的場景,在國內外尚屬首次發現。同時發現的還有一枚非常完整的小骨棒,它經過了火烤,表面光滑,十分精致,還有較強的吸水性。據考古領隊李占揚介紹,這枚小骨棒國內外目前還沒有可對比的同類,用途尚不清楚。(圖片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原標題:河南許昌人遺址發現一萬年前鉆孔標本 制作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