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許昌人”這張牌
2013/12/24 10:14:0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4月22日、24日,本報刊登了主持靈井遺址考古工作的李占揚領隊的《“許昌人”發現記》,讀后令人感嘆。身為許昌人,在為“許昌人”的發現感到激動和自豪的同時,我們還面臨著一個新課題:如何借助發現“許昌人”這個契機,為許昌這座古城增添新的內涵?
歷史是一個城市最寶貴的記憶,長久以來,許昌人一直把漢魏故都和三國文化作為許昌的城市名片,但是環顧四周,我們常常不免尷尬。河南作為華夏族的主要發祥地,且不說安陽、洛陽、開封這些古都,哪一座城市沒有一段厚重的歷史?而且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漢末這一段歷史并不算輝煌的樂章,三國文化也不能與百家爭鳴的先秦文化、輝煌大氣的盛唐文化、博大精深的兩宋文化相提并論。就在漢魏之間,許昌的故都地位也多有曖昧。后漢都洛陽,魏都鄴城,雖說“魏基昌于許”,但“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中國人傳統的歷史觀念中,也并非美事。
“許昌人”則不同。世界古人類學研究的兩大熱門課題,一是人類起源,一是現代智人的起源,前一問題已經達成共識,而關于現代人類起源,國外一直流行“非洲起源說”,認為中國的北京猿人等在距今約20萬年前消失,現代中國人類及中國的晚期智人如柳江人和山頂洞人等,都是來自非洲的人類的后代。專家認為,此次“許昌人”頭蓋骨化石的發現,可望為東亞和我國現代人類起源提供直接證據。這次發掘,證實了靈井文化遺址是中國遺址面積最大、內涵最豐富、文化積淀最厚的舊石器文化遺址。結合長葛石固的新石器文化遺址,禹州瓦店與夏商周斷代工程相關的文化遺址,不但“許昌人”極有可能是東亞和我國現代人類的老祖宗,而且許昌也是無可爭議的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與炎帝、黃帝這些歷史文獻語焉不清的半傳說人物相比,“許昌人”因為有實物證據,也就擁有獨特的優勢。這樣一來,“許昌人”足以影響許昌的城市歷史定位,我們也應該從新的高度重新確定許昌歷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文化搭臺、經貿唱戲”是人們在開發歷史文化資源時愛說的一句話,戲唱得怎么樣,要先看臺子能搭多大。“許昌人”出土之后,要把影響做大、文章做足,我們還有許多事要做。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王紀年等全國人大代表就提出議案,建議建立集發掘、科研、保護、展示等于一體的國家級“許昌人類學研究基地”,提高“許昌人”和許昌靈井遺址在國際、國內學術研究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此外,此次“許昌人”發現的一大亮點在于這是繼“北京人”之后發現的又一個古人類頭蓋骨化石,而“北京人”頭蓋骨已經遺失,因此“許昌人”也就顯得彌足珍貴。利用這些優勢,我們應該力爭國家有關部門對頭蓋骨進行復原,還“許昌人”本來面目;推動“許昌人”盡早進入歷史課本,讓“許昌人”的故事像“北京人”一樣走入中小學課堂。同時,我們還可以把“許昌人”的發現與當前開展的提煉弘揚許昌精神結合起來,把熱愛家鄉的自豪感轉化為建設家鄉的強大動力。作者:王輝【原標題:打好“許昌人”這張牌】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許昌網-許昌日報 200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