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店遺址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火龍鎮瓦店村東部和西北部的臺地上,潁河由遺址的北面、東面轉而向東南流去。該遺址是1979年發現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主要包含有龍山文化的早、中、晚期遺存,并以晚期遺存為主。以地面起建的大型建筑基址和奠基坑為代表的遺跡,以及以精美陶酒器、玉鳥、玉璧、玉鏟和大卜骨為代表的遺物,都表明此遺址在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的規格是很高的。1981年以來,國家和省有關考古研究單位多次對瓦店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和發掘,獲得一批重要成果,為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作出了貢獻。該遺址2006年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9月-2008年1月,由北京大學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擔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二)——潁河中上游流域聚落群綜合研究”課題組對瓦店遺址進行了測量、考古調查、鉆探、發掘與多學科研究工作,發掘面積460平方米。2009年9月-2010年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承擔由國家文物局批準“禹州瓦店遺址群考古工作計劃”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三)——禹州瓦店遺址聚落形態研究”開始實施,對遺址進行新的測量、鉆探和發掘工作,并開展資源調查和多學科研究,發掘面積953平方米。上述兩次發掘面積總計1413平方米,主要遺跡有建筑基址5座、壕溝5條、路2條、柱坑4個、灰坑166個、灰溝28條、墓葬37座、甕棺葬1個、灶5個、窯2座、井2眼。出土豐富的陶、石、玉、骨、蚌、角、牙質等遺物數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