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文聯副主席、省民協主席夏挽群帶領省“中國民間文化之鄉”調研組一行蒞臨禹州市,對禹州市“中國大禹文化之鄉”、“中國陶瓷文化之鄉”建設情況進行回訪調研和最具魅力的“中國民間文化之鄉”評定工作。禹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俊海出席座談會。
2006年、2008年禹州市先后被中國民協命名為“中國陶瓷文化之鄉”、“中國大禹文化之鄉”。張俊海介紹說:近年來,禹州市高度重視文化之鄉的后續建設工作,把文化之鄉建設作為加快建設文化強市,增強禹州經濟發展軟實力的著力點去抓,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做好兩個文化之鄉的保護、傳承和創新工作,努力將兩個文化之鄉打造成為禹州對外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截至目前,在陶瓷文化之鄉建設方面,2011年禹州市建成了全國唯一一家展示鈞陶瓷文化的鈞官窯址博物館,兩年舉辦一次鈞瓷文化節,并已成功舉辦了八屆。神垕古鎮也已逐步發展成為鈞瓷文化旅游重鎮,每年都吸引著大批國內外游客前去參觀感受古老的鈞瓷文化。在大禹文化之鄉建設方面,禹州市多次舉辦高規格的夏禹文化和具茨山文明研討會,在市區以“夏禹”、“夏都”、“禹王”、 “鈞臺”等具有夏禹文化特征的名稱命名了主要街道、建筑、廣場和企業名稱,在城市重要位置建造了大禹雕像,為9處夏禹文化遺址樹立了紀念碑,出版了大量夏禹文化書籍,建立了夏禹文化網站等。通過這些扎實有效的工作,進一步彰顯了“中國陶瓷文化之鄉”和“中國大禹文化之鄉”的風采,使“大禹”和“鈞瓷”成為禹州對外最具影響力的兩張名片。
在實地參觀扒村窯、星航窯爐博物館、御鈞齋鈞窯,并聽取情況匯報后,夏挽群對禹州市“中國大禹文化之鄉”、“中國陶瓷文化之鄉”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禹州有大量的文化古跡和旅游資源,作為這兩個“文化之鄉”,禹州的歷史地位和發展潛力不容小覷,鈞瓷文化和大禹文化需要長期堅守和保護。希望下一步禹州能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將禹州的鈞瓷文化、大禹文化、中藥文化、姓氏文化等加以整合為古都文化,用開發古都文化拉動鈞瓷等相關產業發展,并用產業發展助推古都旅游上檔升級。(原標題:河南“中國民間文化之鄉”回訪調研組蒞臨禹州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