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許昌 >> 新聞資訊 >> 瀏覽許昌

葛天氏傳說:“桃花源”的美麗神話

2013/12/25 11:42:07 點擊數: 【字體:

  葛天氏既是華夏樂舞的始祖,又是與伏羲氏、神農氏、燧人氏齊名的遠古部落首領。

  在他的治理下,葛邑大地“不言而信,不化而行”,是原始的“和諧社會”。

  陶淵明、杜甫、李清照……千百年來,無數先賢都向往這個“理想之世”,夢想成為“葛天氏之民”。

  在長葛,至今仍然有許多與葛天氏有關的傳說、故事及珍貴歷史文化遺存。

  石固遺址,昭示葛天氏故里遠古的輝煌

  “長葛,蓋葛天氏故址也。后人思永其澤,故名長葛。”這是《長葛舊志》對長葛這座城市名字由來的記載。

  考古專家研究后形成的比較一致的結論是:葛天氏是原始社會末期,生活在以現在的長葛市石固鎮(石固遺址)為中心的葛天氏部落首領,時間大致是距今約7000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或新石器時代初期。

  12月13日下午,在長葛市石固鎮崗河村,當被問及“石固遺址在哪兒”時,幾名村民指著村外一片麥田自豪地說:“就是那兒。”

  這是一片面積約百畝的農田,長滿了綠油油的麥苗。麥田中有個高高的土岡,隱約可見歷史的斑痕和文化斷層。麥田南側的小河,當地村民叫小洪河。據長葛文物專家考證,這條河古代叫葛河。石固遺址的先民,當時就依葛河而居。

  當地人介紹, 1973年冬,崗河村一位農民,在地里干活兒時發現了一些珍貴的文物,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1978年至1980年,河南省博物館考古隊對此地進行了5次大規模發掘,發現了在我國考古界有重大價值的石固遺址。

  在石固遺址內,考古專家發掘出多處房基和大量石鏟、石鐮、石磨盤、石磨棒等文物。根據地質證據和文物特點,考古專家認定:石固遺址的先民大致生活在新石器時代初期,文化上兼具裴李崗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特點,時間上基本和葛天氏生活的時代吻合。

  2006年,石固遺址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兩個骨笛,很可能參與了《葛天氏之樂》的演奏

  長葛市文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長葛是上古樂神葛天氏故里的說法由來已久。有史載葛天氏為部落首領,首創音樂、舞蹈以教化部落子民,被后人稱為樂神。

  葛天氏部落是個能歌善舞的部落。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族人或與野獸為伍,或與植物相依,或在勞動時相互觀察各自的動作,或發出不同的聲音,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舞曲。為慶祝捕獵成功、谷物豐收或某一重大活動,人們手舞足蹈,就是最原始的舞蹈;人們勞動時所哼的號子,就是最原始的樂曲。經過長時間的演化,這種舞曲由低級到高級,不斷發展、完善、提高,便形成了一種成型的樂曲和舞蹈的結合體——《葛天氏之樂》。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奏陶唐氏之舞,聽葛天氏之歌,千人唱,萬人和,山陵為之震動,川洛為之蕩波。”

  在石固遺址發掘出的上千件文物中,最令考古專家感到驚奇的是兩個骨笛。骨笛質地堅硬,兩端平齊,中部鉆有發音孔,上面還有因手指長時間按壓、摩擦而留下的凹痕。河南省文物考古所原所長楊肇清先生確認,這兩個骨笛,為我國最原始的民間樂器。石固遺址應屬葛天氏部落,這兩個骨笛很有可能演奏過《葛天氏之樂》。

  葛天氏締造的“理想之世”,千百年來無數先賢都十分向往

  在長葛等地廣泛流傳的葛天氏傳說中,葛天氏除創造了樂舞之外,還創造了紡織和“理想之世”。

  遠古部落首領的名號一般跟其發明創造有關。伏羲氏發明捕魚狩獵、神農氏發明種植五谷、有巢氏發明建造廬舍、燧人氏發明鉆木取火,他們的發明創造都隱含在名號里。葛天氏雖被后人尊稱為樂神,但名字可能源于他的另一項發明,那就是用葛纖維織布做衣服。

  以葛天氏為首的部落,取葛根而食;將葛藤采集、晾曬后清除外皮,提取纖維,編織成布,再做成衣服御寒。在石固遺址內,出土了針孔直徑只有0.1厘米的骨針,應該是當時人們縫葛衣的用具。

  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茹毛飲血時代,穿衣、吃飯是部落的頭等大事。葛天氏既能用葛充饑,又能用其御寒,自然受到萬民擁戴。聲名遠揚后,有人稱他為上天下凡的神人。于是,“葛天氏”的稱號便產生了。

  葛天氏治下的社會一直被古代君子稱為“理想之世”。《新編二十六史》載:“葛天氏,其治世也,不言而信,不化而行。”意思是不用說什么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不用教化就能讓眾人遵守禮法。

  在《桃花源記》中,陶淵明向往的理想社會是“世外桃源”。他在《五柳先生傳》里,明確表示想成為葛天氏之民(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詩圣”杜甫也有詩云:“上古葛天氏,不貽黃屋憂。至今阮籍等,熟醉為身謀。”而著名才女李清照更是自謂“葛天氏之民”。歷代文人騷客的仰慕之意,由此可見一斑。

  在長葛,葛天氏文化隨處可見

  在長葛,葛天氏文化隨處可見。在長葛市區,有一條主干道叫葛天大道;八七路與潩水路交叉口,高高聳立著葛天氏雕像;許多賓館、飯店、企業,爭相以“葛天”命名……

  作為《葛天氏之樂》的故鄉,每逢春節、燈節,長葛城鄉隨處可見氣勢磅礴、頗有《葛天氏之樂》遺風的獅子舞、龍舞、盤鼓舞、蓮花燈舞等。尤其是盛行于長葛市石固鎮沈莊村一帶的銅器舞、盤鼓舞,有七八十人甚至上百人,演奏起來驚天動地,十分壯觀。

  許昌還有這些“非遺”

  艾莊銅器舞

  艾莊銅器舞發源于許昌縣艾莊回族鄉,有300多年歷史。它原是一種拜神求雨的祭祀舞蹈,后來逐漸演變成一種民間藝術。表演時,表演者邊擊邊舞,舞姿粗獷奔放、氣勢恢宏,規模大時有上百人參加,銅器和鼓發出的聲音可以傳到幾公里之外。

  順店鎮刺繡

  禹州順店刺繡起源于春秋時期。清代順店已發展成長江以北最大的絲綢原產地及集散地。順店刺繡造型清秀工整,針法活潑多變,構圖清新秀麗,布局井然有序。刺繡產品主要為古裝戲衣、秧歌衣和工藝飾品。

  南席老虎舞

  老虎舞起源于唐,興盛于明、清,是一種以模仿老虎各種動作為主的民間舞蹈,主要動作包括騰空跳躍、翻轉追逐、雙虎打斗、玩弄繡球等,主要節目有《雙虎戲繡球》、《武松打虎》、《打虎上山》等。(原標題:葛天氏傳說:“桃花源”的美麗神話)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許昌網(2013-12-2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