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許昌 >> 名人名家 >> 逸聞趣事 >> 瀏覽許昌

曹操為何殺許攸

2014/12/10 12:44:42 點擊數: 【字體:

    根據史書記載,許攸之死與許褚毫無關系,而且也不是死于偶然的沖突,而是涉入一場“出言不慎,被人舉報”的官司。結局是被曹操“收殺”—“明正典刑”了。那么,羅貫中為何要費一番氣力,把兇手的帽子扣到許褚的頭上呢?
 
    原來,在許褚與許攸過城門發生沖突之前,《三國演義》還有過這樣一段鋪墊:卻說曹操統領眾將入冀州城,將入城門,許攸縱馬近前,以鞭指城門而呼操曰:“阿瞞,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門?”操大笑。眾將聞言,俱懷不平。
 
    這一段真是神來之筆!寫許攸,“縱馬近前,以鞭指城門而呼操”,寥寥十余字,便把一個驕狂而不知天高地厚的妄人描畫得形神俱現;寫曹操,只有三個字,“操大笑”,其中卻有無盡煙波—表面看,老朋友嘛,既有包容又有欣賞,好大度!深處呢?作者不加一字。而“眾將聞言,俱懷不平”,雖只是簡單敘述,內里卻大有文章。粗看,這當然是為許褚殺許攸設一伏筆。不過,細玩文意,這“不平”未始不是曹操的“大笑”激出來的。以曹操的精明、詭詐,不會料不到“大笑”帶來的這種結果,更不會看不出眾將的“不平”,所以許褚與許攸的沖突應該完全在其預料之中。
 
    這樣看來,《三國演義》中許攸之死,真兇并非頭腦簡單的許褚,而是借刀殺人的曹操!可是曹操為什么要殺許攸呢?
 
    當初二人見面時很親熱,可是一轉眼,情形就變了:
 
    攸曰:“公今軍糧尚有幾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趨步出帳曰:“吾以誠相投,而公見欺如是,豈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子遠勿嗔,尚容實訴:軍中糧實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豈不聞‘兵不厭詐’!”遂附耳低言曰:“軍中止有此月之糧。”攸大聲曰:“休瞞我!糧已盡矣!”
 
    曹操步步設防,句句作偽,固然是軍事機密之所需,但也因與之前的熱情反差過大,而凸顯出詐偽的性格。而許攸呢?手握著機密情報卻不明說,引逗曹操一步一步踏入自己的“圈套”,使其陷于謊言不斷被戳穿的尷尬境地。許攸這個“關子”賣得可不算小。若不是“老朋友”的關系,誰敢在堂堂“大漢丞相”面前弄這樣的玄虛呢!
 
    小說中還寫過一個智謀之士,命運與許攸相似,那就是楊修。楊修之所以被殺,作者借后人的“詩曰”揭示道:“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看來,“才高”是他的取死之道。可是,曹操身邊的高才之士頗多,郭嘉、程昱、荀彧,甚至司馬懿,為什么都能活得好好的,而曹操獨獨要殺掉楊修呢?作者是怎樣寫的:“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操雖稱美,心甚忌之”,“操雖喜笑,而心惡之”,“操因疑修譖害曹丕,愈惡之”—這里的關鍵詞有兩個,一個是“忌”,一個是“惡”,而“惡”由“忌”生,也就是說,“犯忌”是楊修踏入死地的關鍵。
 
    什么是曹操的“忌”呢?其實就是一條:看透他的內心。楊修的取死之道在此,許攸的取死之道也在此。曹操純以智力、詐術統御下屬,其“詐”被屬下看破,豈非動搖根本!更何況,楊修還參與曹操確定“接班人”的大計,試圖左右曹操的選擇,這就“忌”上加“忌”。許攸呢,曾為袁紹獻計,幾乎覆滅了曹操的大業,轉頭又出賣了袁紹的絕密情報,以致袁紹敗亡。如此把君主玩弄于股掌之上,又輕易賣主之人,遇到了雄才之主曹孟德,被殺頭自然也是早晚的事情。(許洪)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今晚報(2014-10-10)
0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