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平之春(工筆)

鳴春

春光麗日(工筆)

新放(工筆)

劍麻
近些年見到的畫作不少,能找到共鳴的委實不太多。王少卿先生的作品卻使我凝神斂志,靜靜思索。從他的作品中,我們找到了生機勃發的從前非常熟悉而現代久違了的東西,讓人頭腦澄明,為之一爽!
我見過深山里野生的牡丹,也見過公園里人工培植的牡丹。前者如泉,后者如飴;前者清,后者漻;前者高逸,后者華貴。造化人工,各造其極。我也見過民間的許多牡丹圖案,豐滿、完美,富于理想。少卿的牡丹不是擷取了上述各種牡丹的神髓,而又增添了幾分自己的靈秀嗎?這靈秀之光,難道不是在當代中國人對生命進程的完美追求中最迫切需要的東西嗎?
荷花與中國人是非常親近的,不管是蜻蜓乍來,還是涼風徐至,不管是麗日當空,還是暴雨驟降,人們總會在它旁邊駐足。不管是花開如磐,還是含苞如拳;不管是新荷尖尖,還是碧葉萬頃,卻都亭亭玉立,不蔓不枝。收入眼中,立刻令人有飄然的感覺。少卿著力表現的荷花,充分顯示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貴品格,讓我們不但看到了美麗的畫卷,更看到了幾千年來作為中國人的崇高風范。
少卿先生深刻地理解和摯愛著他所描摹的事物,忠實于他所描摹的客觀對象。把一切藝術手段都用來為他要表現的客觀對象服務。他不但全身心去感受對象的一切,還用精湛的技藝去表現對象最動人、最美好、最本質的東西,揭示對象與人和諧一致的、需要探索與追求的東西。因此在欣賞他的工筆畫時,很少去注意功力深厚極富生命力的線條,很少去注意恰到好處的色彩渲染,而只見到活生生的生命躍動。
他舍棄了那些與表現對象無關的技巧,只選擇那些能使對象的形神得以完美展現的技巧。抱誠守樸,寧靜致遠。所以他的畫作,初看時似乎平實,仔細品味,便會逐漸把人引入遐思而浮想聯翩,在微茫的憧憬中使精神得到凈化,達到“至美”的境界!這是少卿先生高明的地方,也是他孜孜以求,全身心極力追求的高潔的東西。
畫家現在雖年過七旬,而頑心猶在,運筆愈精,新作時出,碩果當不負厚望。外國人說:“在藝術和詩里,人格就是一切。”中國人則說:“丹青難寫是精神。”我想,這精神不單指自然界被描摹對象的精神,更是指畫家本身在人生過程中展示出來的“人格精神”吧。
個人簡介
王少卿:1938年出生于河南開封市,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兼評委、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務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美術家協會花鳥畫藝委會名譽主任、開封市美術家協會藝術顧問。【原標題:王少卿 人格精神寫丹青】